懂悟透,付诸于笔下文章。”

段夫子脸上皱纹舒展开,笑道:“你素来沉稳,我极放心。”又提醒道,“临走前,莫忘了拜见诸位座师,他们于你有赏识之恩。”

“学生省得。”

……

裴少淮投帖拜访兵部尚书张大人,尚书府隔日便有了回信,说张大人明日在府上。

张令义和徐大人一样,担任乡试主考,举才有功,已升至尚书之位。

翌日,裴少淮携礼赴尚书府拜见座师。

“你要南下游学?”张尚书先是惊讶,又露出些许遗憾,最后想了想,又觉得理应如此,道,“兵部里有几个官员是从翰林院调任过来的,学问深厚,答得一手的好策问,我原想着,等你入国子监后便把你抽调到兵部历事实习,叫他们几个好好指点你,三年后的春闱你能多几分把握。”

“不过你是对的。”张尚书又道,“纸上得来终觉浅,若万事遵循于书上所言,则是纸上谈兵,属兵家大忌。你本就个好苗子,拘囿于一城之内,不利于增长你的见识,你去南边看看农桑,看看水利,看看海关,于你是有益的。”

张尚书脸上露出些许担忧,道:“我唯恐一点,待你从江南归来,成大才以后,老夫还能否抢得过别人,毕竟青年才俊最是难得……对了,家中可曾为你婚配?”

第58章

=第60节=

这突如其来的问亲催婚,叫裴少淮一愣。

前世,他自知身患罕见病症,活不长久,故此不敢贪恋情爱,耽误了她人。这种克情克欲的习性似乎延续了下来,潜移默化影响着他这一世。

他身处大庆朝,又是出身勋贵门第,这个年纪确实该考虑婚娶了,但裴少淮潜意识里尚未把这件事提上日程。

裴少淮应道:“学生今年刚十五岁,家中父母尚未替我定下婚约。”

张尚书上下打量裴少淮,才想起眼前这个身姿挺拔颀长的青年确实才十五岁,遂笑着言道:“是本官心急了,你如此年岁便能夺得解元,必定把心思都放在了功课上……善,晚些成婚也是好的。”没有把原想的那番话说出口。

因为张令义最小那个女儿已经十七了,比裴少淮大了两岁。

若是说出口,叫门生为难,反倒不美。

张尚书又提点裴少淮道:“太仓州原是军中卫所,长期由军卫辖管,十几年前才转隶为州,不是个容易治理的地方。”

裴少淮了然。

太仓州这个地方,东临沧海,位于扬子江入海口,往北是南北大运河,位置特殊,是兵家必争之地。又位于苏州府辖内,与扬州府、应天府等地临近,文风颇盛。

是个好地方,却不是个好治理的地方。

“南下太仓州以后,遇到不得其解时,但有本官能替你解惑的,你只管来信。”张尚书道,“太仓州兵强民弱、兵丁入寇的问题由来已久,历任知州每每畏手畏脚,甚至视而不见,只求顺利度过任期……裴大人若能治理出成效,兵部必定如实上奏请功。”

既然求婿不得,张尚书干脆另辟“蹊径”,给门生卖个好。

治理好太仓州,于兵部、于裴家都是好事。

“学生回去必定转告父亲。”裴少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