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1 / 3)

马儿跑得很快,吹得人衣袂纷飞,耳畔风声烈烈,令萧博裕的声音听起来并不太清晰,“小九,我等先走陆路至越州,再从越州的码头走水路上至徐州,而后转至汴州,待查看完汴州的情况,最后再去许州,小九意下如何?”

走水路?萧衍几不可察地皱了皱眉头,语调还是一如既往的平淡,“一切听凭大哥的吩咐,大哥如何决定弟弟都无意见。”

“小九可别这么说,父皇既然命我们两兄弟一同前去赈灾,小九的意见自然也是极为重要的。”萧博裕温和地笑道,“小九若是有何想法都可以直接与大哥说,大哥定会尊重小九的意见。”

萧衍眉心稍稍一跳,忍住想要冷笑的冲动,微微一笑道:“弟弟从未参与过朝政,不如大哥深谙其法,自是该事事以大哥为主才是。”

萧博裕瞥了他一眼,静默了一会,才缓缓点头道:“既然小九如此说了,那大哥也不推却了,只是大哥若是有何处不妥,抑或是遗漏了什么,小九发现了定要告诉大哥。”

“这是自然,大哥放心好了。”

“嗯。”萧博裕应了一声,忽而叹气道,“近年来天灾人祸众多,前有蝗灾水洪,如今又是两州大旱,也当真是苦了北魏的子民。”

萧衍默了默,一时接不上话来。

如此大灾,又不知会饿死多少人,两州眼下定是饿殍载途、白骨盈野,那画面她都不敢去想象。

“本王眼下担心这旱灾若是引起蝗灾,或是引起瘟疫,那后果……”萧博裕说着停了下来,面色凝重了不少。

粮草无收易引来大片的蝗虫,而若饿死的百姓过多,两州的驻军处理不过来,或是处理不当,虽近段天气并不炎热,但数量庞大的尸体堆积在一起,就极为容易引起瘟疫,届时临近的州县都难逃厄运。

萧衍神色一凝,一连做了几个深呼吸,才开口宽慰道:“大哥莫着急,若是当真如此严重,颜侍郎合该会告知我等才是,既然未曾提过,那情况应当不会如此糟糕。”

“话虽如此,但从京城辗转至汴州少说也得半月,外加上颜侍郎从许州回京至今,差不多一月有余。而两州情况会变得如何我等一无所知,待到事态当真如本王所想时再设法应对就迟了。”

“大哥说得极是,若当真如此,我等该如何是好?”

萧博裕看了一眼身后长长的队伍,拢眉道:“先派人传信去两州,先准备好大批粗布或鱼箔以防蝗虫侵袭,而不幸身殒之人,当摒弃坑埋,集中火烧,以免造成瘟疫。”

萧衍下意识想反驳萧博裕言语中不妥之处,可是话到了嘴边又生生止住了,只捏紧了手中的麻绳,点头恭维道:“大哥思虑周全,弟弟此番随行定能学到不少东西。”

萧博裕微眯着双眼上下打量了他片刻,收回视线客套了几句,唤来一名副将,仔细地将告知萧衍的方法吩咐给他,命他派人快马加鞭地带着自己的信物,传口信去两州。

那副将一一记下转去了后面转达命令去了。很快便看见一人乘着马跑至了前方,数息间就只能看见一个模糊的小点了。

而其他人则是一路不停地行至日头西斜才找了一块空地安营扎寨,待翌日天亮了再出发。

萧衍坐在一个简陋的帐篷外,支着下巴望向远处忙着生火的几个士兵,手里把玩着一个随手捡来的石块,心里思忖着如何阻止传口信的人。

其实萧博裕的处理之法并没有问题,不妥的是他没有考虑眼下两州的情况。

虽不知两州灾情如何,但百姓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了,定然是无比惶恐或愤怒,这种情况下还要违背传统焚烧尸体,定会引起众怒。而两州驻军并不多,又疲于处理和防范偷砸抢盗、维持城中秩序,若是百姓暴动,必然是压制不住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