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小嘉禾屿繁华得多。

“座师可知太仓码头为何能在两年内建起来?”裴少淮自问自答道,“因为旧时码头早已荒芜,一切都是从头开始……从无到有看似艰难,实则却比‘推陈换新’要简单许多。”

一语道破。

裴少淮接着分析道:“泉州港自宋时起繁荣至今,市舶司设在此处,则官商守在此处,早已盘根错节。朝廷派吏部先一步到泉州监察治理,然再快的刀,也有砍不断的暗线,若选在此处开海,只怕总有意想不到的阻碍冒出来。”

他并不想在这上面浪费时间。

两地相距不远,此盛彼衰,嘉禾屿繁荣起来,则泉州的问题不治而愈。

“那漳州呢?”张令义问。

漳州位于九龙江入海之处,海港如弯月,故得月湾之称。

此处并无市舶司,也不是官渡口,而是一处走私港月形港湾内风平浪静,小岛林布,走私的商船在小岛间游弋,官船很难将其逮捕。

“不受海浪所扰,确是个不错的港湾。”裴少淮评价道,“然官、民、商、寇在港内集聚,早已形成了制衡,各有占据。”好地方都被人占完了,想要统起月港,就要驱逐他们。

新设的五个开海点中,裴少淮最看重的,便是福建布政司的这一个点,所以他尤为慎重。

张令义赞叹笑道:“本官今日又跟着涨学问了。”

裴少淮应道:“门生现下只是纸上谈兵,想要做成此事,恐怕要身临其所,才能具体定夺。”

“太仓船厂那边,已经动工了,三千料的乌尾战船指日可待矣。”张令义过来便是为了同裴少淮讲此事,他又道,“话已带到,本官便不耽误你做事了。”

两人作别。

……

夏至入南风,京都渡口日日有归船,多是从江南一带经由大运河归来。时隔两年,吏部派出去丈量各地田亩的官员陆陆续续归来,聚于户部重造大庆鱼鳞总册。

再度回到京都城的裴秉盛,身形消瘦,肤色黄黑,才两年却似老了十岁。

裴尚书府中,裴秉盛同父亲说着一路的艰难,话语再不似以往那般嚣张,多了几分唯唯诺诺,他踌躇了半晌,垂头道:“爹,孩儿在苏州府时……受了他的帮助。”

裴珏已意料到,一言不发二房终究又一次低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