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少淮听明白了意思。他书箱里确实有一篇写好的文章,打算回去斟酌斟酌,再投给崇文文社。

眼下也只能拿出来应急了。

田永玏一副“我倒要看看你能写出甚么样的文章”的模样,接过来,当场品读,他才看到第一句,神态就变了,只见上面写道:“非圣人之言教化有所不及,而为恶人有不能化之者也。”

论的是教化之功,正是书院里近日商讨最多的一个话题有人言,既然学府教出来的学子,不乏大奸大恶之人,是不是说明圣人所说的道理无用呢?

这是一个很偏激的问题。

田永玏通篇看下来,越看越觉得好,已经忘了裴少淮评价北客的事。

“田师兄觉得如何?”

田永玏回过神,刚想大赞,又改道:“尚……尚可。”这文风正是他所喜欢的。

寒暄几句后,裴少淮告辞归家。

……

崇文堂里,崇文五子这个月没能等到北客的文章,北客竟没有投信。

可文卷还缺一篇好文。

田永玏几经思索后,决定把裴少淮的文章举荐出来,道:“我们既然是研究学问的,就应当抛开成见,我以为裴同学的这篇文章不失北客的水准,可以替补进去。”

文章的质量说服了其他人。

又过半月,南居士来信,翻牌裴少淮,写道:“此人文章颇有北客之风。”

第63章

南居士的翻牌点评,着实让裴少淮在东林书院里出名了一把。这位南居士口味比较刁,向来只选好文章点评,宁可不评,也不会滥评。

不过,南居士的那句“此人文章颇具北客之风”给裴少淮惹来了不少风凉话

“无怪他日日去好文榜誊抄句子,原来是仿写化用的一把好手,能将他人之长取为己用。”

“想来他是仿照北客才能写出如此文章的罢?文是好文,可读起来不知少了些甚么。”

“是少了风骨罢?”

众人大笑。

这股风凉话很快被裴少淮堵了回去,堵得他们哑口无言他在东林书院和苏州府学月末的联考中,夺得了第五名,比崔正已还高出一名。前四名是中式多年的中年举子,高裴少淮一筹倒也正常。

联考卷子是弥封后,两个学府的教谕联手批改的,自然没有不公正的道理。

考试中,考官出题问:“上下互敬当如何?”上下,即上下级关系,问学子们如何处置官场上下级相互敬重的关系。

裴少淮写道:“夫下之敬上,敬其贤与贵;夫上之敬下,敬其才与能也。”

下级敬重上级,敬重的是贤能;上级欣赏下级,欣赏的是才能。裴少淮以此作为基础,展开论述。

至于那个“贵”字,在这世道里,凡有上下,必分尊卑,这是避开不了的。

裴少淮的卷子被贴出后,引来东林学子围观,只见卷子上的文风古典而不冗长,清爽而不跳脱,内敛而不失锋芒。

与《崇文文卷》上面那篇文章一样,都是上乘之作。他裴少淮不是仿照谁,而是学问文风向来如此。

……

联考得了第五名,在裴少淮看来并不算甚么,他更看重那位南居士的点评。南居士对裴少淮文章的欣赏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对文章中的不足又直言不隐。

南居士在文中指出,裴少淮抛开世道去谈圣人教化、谈人之善恶,恐怕不足以服人,若想继续斟酌完善,可从世道的繁盛与否入手,再加以论述。

裴少淮看后,十分受用。

他本就觉得这篇文章还缺些甚么,但久久未能想明白,原来是差在这里。

裴少淮又寻来前几期的《崇文文卷》,翻看南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