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2 / 2)

从库房找出来的。

商君凛手持黑子,紧跟着落下:“其实比起来,世家和皇家也差不多,前朝战乱年代,一直有‘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朝’这一说法。”

大桓开国之前,这片土地上曾经历过长达百年的战乱,直到大桓成立,这一现状才得到改善。

“陛下,我要赢了。”

棋盘上,随着最后一颗白子的落下,局势瞬间反转,原本处于下风的白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黑子层层包围,并斩断其所有后路。

商君凛将手里的棋子扔回去,干脆利落开口:“朕认输。”

“陛下今日输了,可要说到做到。”

“当然,朕今晚不闹你。”

沈郁微不可闻松了口气,见那次之后他身体没出现什么异样,商君凛每回都想闹一闹他,美其名曰“多适应”。

沈郁觉得自己并不想适应这种事。

“陛下,”孟公公疾步走来,脸上竟带着少见的慌张,“荀朝荀大人有要事求见。”

“让他进来见朕。”

孟公公领命出去,不多时,一个莫约三十多岁略显狼狈的男子走进来:“陛下,肃北大旱,请陛下尽早赈灾!”

第99章

肃北是大桓北部好几座城市的合称,早年,商君凛在肃北打仗留了一些人手在那,后来他回到京城,重心转移,也没有彻底放手,像荀朝等官员,都是他安排在肃北的。

“到底怎么回事?”商君凛在京城并没有收到肃北大旱的消息,否则,他不可能现在还旁若无事的留在行宫。

“慕汐,先给荀大人上一壶茶。”沈郁见荀朝风尘仆仆的样子,明显是一路快马加鞭赶回来的。

荀朝确实渴了,慕汐端了茶过来,也不推脱,直接一饮而尽,才将肃北的事缓缓道来。

“三个月前,肃北就少有下雨,但那个时候,偶尔还会下一点,肃北一向如此,臣没有太放在心上,直到一个月前,肃北开始出现连续的大晴天,一个月来,一滴雨都没下,庄稼耐不住旱接连枯死,肃北百姓缺粮,臣别无他法,只能一边挪出一部分军粮给百姓救急,一边给朝廷递了折子,希望能得到一二救助。”

肃北是大桓北部的重要关隘,如果没有肃北军常年驻守,游牧民族想要入侵大桓轻而易举。

但肃北的生活环境很恶劣,雨水稀少,常年干旱,若不是那里驻扎着肃北军,朝廷每年都会拨一批物资过去,普通老百姓很难生存下来。

“朕没有收到你上书的折子。”商君凛声音发冷。

这道请求赈灾的折子如今在哪,没有人知道。

“臣也是猜到折子可能没送到,才快马加鞭赶回来,臣无召归京,自愿受罚!”荀朝自商君凛还未登基时就跟在他身边,自然知道商君凛不可能不管肃北,他等了那么多天没等到朝廷的回信,只有一个可能。

他的折子没有送到商君凛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