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声音又低又小,却还是清晰传入桥妧枝耳中。
她意识到什么,微微抿唇:“叫我去前堂做甚?”
郁荷头垂得更低,声音嗫嚅:“吏部尚书家的冯郎君一早前来拜访,夫人让您去见客。”
见客?见得什么客?即便是什么都不说,见客之人与被见之人也大体是明白的。
桥大人珍藏在库中的上好白毫银针被沸水滚过,顷刻间便散发出醇厚的鲜香。
桥妧枝心不在焉抿了口茶,鸦羽般的长睫垂下,不去看坐在对面的冯梁。
冯梁开口:“昨日因要等家母,未曾亲自送伯母与女郎回来,实在是有失礼教,今日特地前来赔礼道歉。”
是来赔礼道歉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众人看得分明。
桥夫人笑笑,却不显热络,客客气气地与他寒暄。
冯梁时不时看向坐在一旁走神的桥妧枝,终于忍不住清了清嗓子道:“今日前来还有一事,听闻长安众举子今日要在朱雀大街斗诗,其中一位名叫张渊的举子才华横溢名声很响,不知女郎可否赏脸,与某一同去看看?”
张渊两个字瞬间吸引了桥妧枝的注意力,她将视线从漂浮在水中的茶叶移到年轻郎君的脸上,微微蹙眉。
桥夫人见她不说话,正要开口婉拒,却听少女问:“长安众举子在朱雀大街斗诗吗?”
桥夫人诧异看向她,心中不由得波澜横生。
难不成,脉脉其实对冯家这位郎君也是有好感的?
冯梁更是大喜过望,猛地站起,激动道:“没错,就在朱雀大街,某一早便派人订好了周遭茶楼的绝佳位置,女郎不如与某一同前去。”
“不必了,我自己去便可。”
桥妧枝冲他笑笑,话却果断:“郎君明年就要弱冠,京中女子属意郎君的不在少数,我与郎君不过旧友,还是不要徒增误会为好。”
冯梁一怔,张了张唇,想要说什么,可看着少女那无比真诚的神色,又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即便不愿意承认,他却也明白,桥家的这位女郎,与那位逝去的沈小将军当真是天生一对,当真是,半分面子也不给……
【作者有话说】
冯郎君:一个打过我一顿,一个直接拒绝我QAQ,天杀的,你们绝配。
沈寄时:谢谢兄弟啊,我也知道我们很配!
17
第17章
◎他很像沈寄时◎
八月伊始,鸿雁来,玄鸟归,长安好似一夜之间变得凉爽。
桥妧枝立在窗前向下望,却见朱雀大街人头攒动,很是热闹。只是,这些人却并不是来看文人斗诗的。
长街喧闹,长安禁军押送着七八个书生模样的青年往京兆府方向走去。那些书生看起来不过弱冠之年,一个个却胆大包天,在诗会上公然作诗讽刺朝廷不作为,任凭长安大旱,百姓收成锐减,家家老幼哭无收。
诗是一个时辰前写的,人是一炷香之前抓的。奉命抓人者是抚军中郎将周季然,也就是打马走在最前方的那位将军。
桥妧枝与周季然并不相熟,蜀州六年外加长安三年,他们虽然有过数面之缘,可真论起来也不过是点头之交,不曾说过几句话。后来沈寄时出事,她未曾再去过军营,便再也没有见过这位周将军。
桥妧枝不愿再想,看向身侧的沈郎君,无奈道:“今日又是白来一趟,未曾找到要找的人。”
谁知一个简单的诗会竟闹出这么大动静,还出动了禁军。以前只抓些茶楼酒肆中胡扯闲谈的百姓,如今抓了这些书生,长安城内怕是再无人敢说圣上的半点不是。
可是,以前不是这样的。
东胡之乱以前,圣人称得上明君,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