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 / 2)

聂父紧赶着扒拉两口焖面,连声说香肯定是闺女做的。

聂母又给他夹了一块腐乳,小声问:“打听咋样?”

聂父把嘴里的面条咽下去,喝了凉汤,“咱们这大街上有个高秀才,听说启蒙费半年是二两银子,纸墨笔砚倒是不用自己买了。”

聂母:“娘哎,他真敢挣!这读个书就上天了不成?那么贵!”

真是不读书不知道自己穷!

聂父:“另外有个张童生,半年是一两银子,送一块砚台两管笔一沓子纸。”

聂母还是觉得贵。

聂父:“乡下倒是便宜,当初他四叔开蒙一年就给五百钱,还是多给的呢,别人只要四百。”

聂母撇嘴,讥讽道:“那个老酸菜就是骗人的,再说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儿了。现在乡下开蒙一年总也要七八百钱了吧。”保不齐也得一两银子呢。

这么算算,那还是比这里便宜呢。可他们总不能把小力送到乡下去啊。

一旦读书,不只是交学费,买笔墨纸砚,还得买书。而且总也不能让孩子穿得邋里邋遢去读书,也不能再剃光头,那就得做新的鞋帽衣服,想想又是一大笔费用呢。

聂母就告诉他青禾赚钱的事儿。

聂父回头往屋里瞅了瞅,生怕闺女听见,小声道:“你劝劝闺女。”

女人家家的在铺子里做事情,抛头露面的不成体统,到时候街坊邻里说闲话,宋家也会有意见,就算闺女真不嫁宋家,那别家知道了也会挑剔的。想到自己俊俏懂事的闺女,被人家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为难,还是因为自己当爹的没用,让闺女抛头露面赚钱,他就觉得面也不香了。

聂母就拿闺女的说辞开导他,“女人能去首饰铺子买东西,怎么我闺女就不能在首饰铺子卖首饰?我闺女卖首饰就是抛头露面,那人家那些小姐夫人的都去开花会游玩,就不是抛头露面?”

聂父嘴巴笨,说不过她,憋了一会儿道:“那、人家也没有和男人一起玩。”

闺女在铺子里,除了买首饰的妇女,那其他的掌柜伙计可都是男的呢。

聂母:“你要不同意,你自己跟闺女说。”

聂父又怂了,继续圪蹴着吃面,心里却想着还要再多赚点钱。

第14章 发个小财--多谢大纨绔大纨绔请多光顾!

第13节

一宿无话,第二日大家吃过早饭依然继续忙碌。

聂大力和陈子健动作很快,已经做了一批波浪u型夹出来,铜和银的都有,另外也做了几个针插式发夹,可以别再花钿和纱花后面,很方便。

不过他俩没做出发网来,因为还没有学累丝编织的绝活,不知道怎么编。他们建议这个应该交给做假髻、髻的工匠们做。

聂青禾决定自己打样,然后找妇女做。

她让大哥和陈子健帮她做几根粗细不同的钩针出来,有铜质的,有木制的,打磨光滑不挂丝儿。她管林二掌柜领了一大捆各色粗丝线和结实的棉线。

棒针、钩针编织,她妈妈特别擅长,小时候她所有的毛衣毛裤都是妈妈织的,还能织各种图样,甚至看到别人穿的新花样,自己照着研究也能织出来。后来在山里住的那些年,她也研究过一阵子,买书看视频入群和同好一起钻研,两个月就研究得明明白白,然后没兴趣编织更多成品改行研究双面绣去了。

聂大力和陈子健看她两只手跟蝴蝶穿花一样灵巧,都有些惊呆。

陈子健脸都红了,“青禾,你要是跟师父学做累丝,保管做得好。”

聂青禾随口道:“不行的,我抽金线抽不均匀,没那么大的耐心。”

聂大力看了她一眼,妹妹什么时候抽过金线?他都没碰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