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临县乱,北流县也乱了。
李建兰夫妻一上街,便感觉到气氛跟以往大有不同。
首先,粮食价格疯涨。以往一斗大米不过是二十文,眼下却开价八十文,还一副“你爱买不买,不买拉倒”的表情。“用斗米千钱,万珠斛米”来形容米价也丝毫不夸张。看来,这些商贩,也从别的渠道知道临县的事了,既是邻国投毒,便极有可能引发战乱……
李建兰卖药丸约挣了三百五十两,分给周智怀六成,她才得一百两多点。那是她用生命挣回的钱,她是舍不得花的。
可要万一战乱,没了粮食,那岂不是断了活路?
还是咬咬牙,买了三十斗米。粮食店的伙计这时才露出笑脸来,不住地介绍其他粮食品种,例如玉米、苗条、面粉等。
因本地人不太懂做面食,这些粮食暂时没涨太多,李建兰大喜,一下子买了几十包苗条、几十斤面粉,又买了些腊肠、鱼面、咸鱼咸菜之类,吩咐粮食店将十斗米送到那鞋村的娘家,其余全送惠民药局。
粮食店伙计一听,满脸激动,忙追问,“二位是惠民药局的客人么?”
李建兰正浏览着其他东西,便随口回答,“周老板是我师父。”
伙计深深作揖,“啊!不知您是周老先生的家人,方才多有得罪,还请夫人莫怪!”
李建兰有些奇怪他态度的转变,这时又听他说,“夫人,周老先生是我们整个县的大英雄,您是他徒弟,那这些粮食,就按原价给您。”
李建兰连忙摆手,“那不行,该是什么价,就给我什么价。你自动降价,会遭到同行排斥不说,别的客人心里也会不舒服,不帮衬你的。”
伙计有些为难,李建兰连忙掏出银子付钱,“来,伙计,把钱收了,我们夫妻俩还得去买点别的东西。”
伙计很是不好意思,想转身去请示老板,可李建兰不由分说把钱塞他手里就走了。
李建兰一出粮食店,就跟文智轩吐槽,“这店伙计一听惠民药局,怎么就变得这么热情啊!”
文智轩道,“他给你打折,你怎么不接受?”
李建兰撇撇嘴,“俗话说拿人手软吃人嘴短,谁知道他安的什么心,我才不想欠他们人情。”
文智轩便笑道,“傻媳妇,难道你不知,老周与我们一下子成了大英雄吗?”
李建兰嘟囔,“什么大英雄……”倏地瞪大双眼,手捂住了嘴。
是了,自己刚从灾区转了一圈来着。
李建兰马上有种错觉,街上所有人都对他们行注目礼,顿时浑身不自在,搓搓手臂,缩着肩膀道,“相公,咱们赶紧去找了四弟,一起回去吧,这里好危险。”
别人都恨不得成为万众瞩目的那个人,他媳妇倒好,反而害怕别人认出来她是那个做了好事不留名的人。
“好。”文智轩宠溺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