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2 / 3)

餐厅内还是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像见到了什么世界奇景似的。

经鸿都能想象得出来,明天早上,甚至等一会儿,媒体就会发出一堆标题叫作“经鸿、周昶世界互联网大会后罕见同桌!!!”“世纪同框!!!”的文章来,并且分析一通他们两人这样做的背后深意。

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媒体记者乌央乌央的。

落座之后,周昶轻轻点了点头,经鸿也点了点头,算打招呼,之后经鸿慢条斯理地摘下袖扣,放在一边,将袖口挽了两折,露出一截结实的小臂,插着胳膊听大家讲话,表情轻松,带着点笑,一副在餐桌上非常随意的样子。

桌上大多数CEO是本土的创业者,英文不行,又不好只说中文,因此,“陪聊”的工作主要落在了经鸿和周昶的身上。

经鸿起了一个头,问了问那些公司各项产品在中国的业务比例,大家侃侃而谈,偶尔经鸿或者周昶当当翻译,将一两句翻译一下给在场的其他人听,再把其他人的问题翻译过去给美国“朋友”。

大约也知道自己留下的话同桌的人有些尴尬,见吃得差不多,几个老外就推说自己还有时差问题,与中国的同行们告辞了。

大家约好明天再见,彼此之间貌似十分热情。

外国人都走了,一桌子人再坐下之后就显得轻松多了。

终于有一个人问到关于Med-Ferry的那桩收购,他问:“经总,周总,我能不能打听打听,关于Med-Ferry的那个收购,泛海、清辉是合作了吗?”

“是合作了。”经鸿还是插着胳膊,“泛海、清辉各取所需。”

<img src="/book/202302/07/13516/p_image/593452_3.png?r=0.5405418912948834">

可“四巨头”的另外一家“未莱集团”的CEO却好像有不同意见。他的年纪比经海平和周不群还大上一些,在经鸿和周昶面前总喜欢以长者自居,风格也是草根型或者说流氓型的,在经海平口中“low”的程度仅仅次于周不群。

对“Low”这事,外界其实早就划分好了,四巨头的创始人中,经海平与“行远”的CEO是经典知识分子型的,经海平更是有一个“儒商”的称号,而周不群与这个“未莱”的CEO则是经典流氓无赖型的,发家基本靠骗人,比如明明说过“终生免费”,可实际上等用户们用上一阵、等到他们打垮对手了,用户们便会发现自己必须购买“附加服务”,否则就不能玩儿了,会被整得非常惨。

此时,这个未莱的CEO,叫作李智勇的,对着经鸿说:“AI药物研发公司……嗨!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就喜欢这些噱头、这些泡沫!过于投入虚无缥缈的东西了。”

经鸿还是插着胳膊,看了看他:“我相信自己的判断。”

对方依然不赞同,摇摇头,一边用自己的粗胖手指敲着桌子,一边用“我最懂”“你一定是想从我这里学到些什么”的语气,颇有些得意地对着经鸿科普道,“药物研发不是那么简单的。创新药,分me-too、me-better和me-newme-new最难,需要新的药物原理之类的。中国基本是仿制药,等人专利到期限了,就仿制!少数几家有me-too药,差不多,拿人家的改一改,规避专利而已。真正的制药,是很难滴……!美国有一个说法,叫‘双十’,一款新药的成功研发,大约耗时十年、耗资十亿美金!现在奔着‘双二十’去了,不确定性太大了。而且啊,找新原理是很难的!人家西方的大药厂有几十年的经验积累,那我们中国有什么?我们中国只会更难!”他双手一摊,“而且我们中国的商人谁有闲情逸致干这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