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老爷子点点头,脸上却有些忧虑。

“入秋许久,天不仅不转凉,反而越来越热,井中水位日益下降,怕是有大灾。”

他顿了顿继续道:

“粮食能多囤些就多囤些,不要全部放在家中,城外也要有存放点。”

柳逸之心中觉得父亲太过谨慎,正要出言就听闺女道:

“我觉得祖父说得对,这天太反常了,咱们还是多做些准备妥当。”

闺女都发话了,柳逸之便把话收了回去。

趁着现在得空,又去买粮了。

然后就是柳雪亭拿着把宝贝人参凑到柳老爷子跟前。

祖孙俩有说有笑。

…………………

这边,江黎心情颇好的出了济世堂。

先是在城中转了一圈,确定没人跟着自己,心中暗暗肯定了柳掌柜的人品。

紧接着,就是拿着自己的户籍去买粮。

却不想才十几天未入城,就见粮铺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入秋许久,秋雨是一滴没见,倒是水位一天比一天低。

有危机意识的,早就开始囤水囤粮了。

若是再过个把月还不下雨,情况只会更加危急。

江黎没有立时排队,而是先去打听粮价和限购量。

秋收完,粮价不但没有下跌,还上涨了一大截。

精米精面涨到了28文,糙米涨到了16文,每种限购8斗。

这价格可谓是比平日翻了2倍还多,简直是吓死人。

但不管涨了多少,只要能用银子买,江黎都绝不会含糊。

她是经历过末世的人,大胆点想万一天灾持续个十年八年,甚至是更久,空间的存放的粮食不一定够!!

照旧是能买多少买多少,江黎又花了好大一笔银子。

她又采购了上千斤木炭,一些布匹,和鸡蛋,蔬菜,水果,佐料。

只要的是粮食,价格统统翻了两倍有余。

江黎觉得只是秋税上调和天不下雨这两件事,不可能让粮价翻的那么厉害。

或许,北方的灾情比她以为的严重。

但是,附近又没有出现流民,好像又不是那么严重。

身揣上百两银子的江黎一边走,一边思索。

经过一家酒楼时,她深深的嗅了一鼻子,里面诱人的香气飘来。

最后,她在一家馄饨摊蹲下,叫了两碗馄饨,吃光了。

她发现自己的食量好像比同龄人大些!!

但她也没有太过在意,毕竟自己时时干活,消耗大也是正常的。

但她没发现的是,她穿过来的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竟长高了一小截。

办好事情,江黎就离开了县城,回了青石村。

她照旧入山,打猎,挖野菜,看着小溪一天天变窄,太阳一天比一天灼热。

五天后,她出了山。

发现村里嘈杂得很,仔细一想,今日好像是官府定的收税日。

原本应该是村民们把粮食搬到指定的位置,再由衙役称量记录。

但县令听说青石村遭了匪,还请求减免赋税,他笑了。

不仅不减免赋税不说,还担心村民们交不上税,让衙役亲自来村里称量。

没粮那就交银子,没银子那就卖田地。

为此,衙役们还贴心带上了十里八村有名的大户,方便村民们卖田。

而让江黎惊讶的是,被山匪抢光的人家有不少竟然提前卖了田,带上卖田得来的银子和不多的粮食躲到山里去了。

据说,在她不在的短短这几天时间,官府出了告示要求每户出一名壮丁,去前线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