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里正说着,对里屋吼了一嗓子:

“福生,去叫你王大林叔来,就说来活了。”

“好嘞,爹!!”

孙福生从里屋窜了出来,对江黎笑了笑,就往屋外跑。

不多时,一个看起来比普通村民健壮的男人,被孙福生领了进来。

孙里正忙介绍了双方。

简单寒暄几句后,江黎和王大林说起了正事。

“王师傅,若是我想今日就把炕建好,大概要请多少人?”

王师傅已经从江黎口中得知了炕的大小,稍一思索就道:

“材料齐全,立即开工的话4人应该就够了。”

江黎点点头,“材料齐全的,人工怎么算钱?”

昨日入城,她买了一批砖,黏合材料就用黄泥。

“包饭10文,不包饭15文。”王大林说道。

至于他的工钱,一般是普工的两到三倍。

灾年就这样,粮价物价飙升,人工费却与之相反。

大量灾民涌入市场,各个行业又受灾害影响发展受限,导致供不应求,人工费一降再降。

王大林知道江黎是外来灾民,怕江黎嫌贵忙道:

“虽说现在人工不值钱,但这也算是体力技术活……”

“成,我这里不包饭。今日时间也不早了,就请5人吧,劳烦王师傅了。”

江黎半点也不拖拉,就这么把事情定了下来。

王大林接到了活十分高兴,虽然这活只做一天。

“时间紧急,我现在就去找人手。”

他跟江黎和孙里正道别后,去找人了。

事情敲定,江黎把小篮子递给孙里正,里面躺着三个白胖的萝卜,当是谢礼。

孙里正老脸笑成了菊花,一番推拒后把萝卜给收下了。

要是在平日,区区几个萝卜算不得什么,但在灾年就不一样了。

现在大家伙都没事干,王大林很快就把人给找齐了。

一行人开始动工建炕,江黎则是当监工,时不时指点一二。

江黎放出话,只要今日建好,不管是不是干满了一天,都算一天的钱。

工人们听后都想早些下班,干的很卖力。

傍晚,江黎点燃了灶火,见青烟顺着炕道飘出,土炕基本就完工了。

她没有拖欠工资,当场给所有人结算了工钱。

两日后,孙里正带着婆娘上江黎家串门。

实则是想看看江黎家炕的取暖效果如何。

江黎没有藏着掖着,大大方方的给他展示了一番。

孙里正感受一番后,惊喜连连,忙回家去让建炕了。

同时,他还呼吁村里人一起建造。

买不起砖头,那就用黄泥木板,请不起人工,那就自家人上。

但村里不是谁家都愿意花费这个功夫。

对此,孙里正没多说什么。

…………

三日后,江黎从暖乎乎的炕上醒来。

打开门的瞬间,一股冷风袭来,几点雪花吹落在脚边。

屋外,已经是雪白一片。

昨日上头又安置了一批流民在溪柳村。

但昨夜他们来的太晚,村里的房屋又实在是有限,孙里正就把他们安排在一间大通铺里,等次日再做安排。

大通铺里的流民大多衣衫单薄,昨夜就被冻醒了好几次。

这下,见孙里正来了,整个大通铺瞬时沸腾了起来。

一群人七嘴八舌,乱糟糟的。

要求一个比一个多,一个比一个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