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没有?

他竖起耳朵听见旁边有人在议论:

“听说昨天靖安世子没来考文试……”

“……”

所以云蘅,为何不去考试呢?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

又是一年。年初边境传来鞍鞑骚扰边民的消息,陛下震怒,令云蘅监军,前去击退鞍鞑。

祝寻之听闻这个消息,眉心一跳。

上一辈子,云蘅这场战争是惨胜。

鞍鞑的作战力不是很高,因此皇帝才派了年纪轻轻的云蘅前去,但是上一辈子云蘅惨胜的原因不是因为他轻敌、或者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军队里出现了私通鞍鞑的叛徒。

这又牵扯到了几年后的一桩案子。

武平侯军令首案。

苏容隐在大周二十五年的时候,上书周景帝尚珏,言当年云蘅那场鞍鞑之战,有人私通鞍鞑,并呈上了人证物证,人证就是那躲藏数年的叛徒,他揪出了那人,并从其身上搜出了许多与鞍鞑的书信,均已泛黄,还有一枚祝戎的军令首。

此案有一处不妥的地方就是,为何这个叛徒东躲西藏了数年,随身还要带着这样多的书信和军令首。对此那叛徒表示,他被武平侯祝戎许诺好处吩咐和鞍鞑王接触,作为信物武平侯给了他一枚军令首。后按照其吩咐,他和鞍鞑里应外合,让云蘅不敌鞍鞑军,幸而后来鞍鞑得意忘形犯蠢让云蘅反扑,最终大周惨胜。

据那叛徒说,他后来拿着信物到武平侯府兑换好处,却被武平侯府打出,因为羞恼他心生报复之意,他扬言要将证据递交皇上,被武平侯府追杀,才随时带着那信物,以期可以递交给圣上。

这起事一出,震惊朝野。彼时武平侯已死,是死无对证,偏偏证据严丝合缝。姜何敷那是已经官至大理寺少卿兼任都察院副使,他本能觉得不对但是找不到疏漏之处,尚珏亦想保寻之。只是寻之当时心如死灰,逃出了世子府,后又被捕入狱,到了姜何敷府中。

最终因为证据确凿,寻之被流放,后来念寻之不知情,再加上武平侯已死,尚珏又存心偏袒,直指证据不足,借大赦天下之名宽宥了祝寻之。

祝寻之始终无法相信父亲会通敌。他后来去见过一次苏容隐,苏容隐彼时已经结亲,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和云蘅结婚。苏容隐满脸冷漠地讥讽祝寻之:“你可是世子与陛下他们心尖尖上的人,我可不敢惹。”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我父亲对你不好么?”

“为什么?”苏容隐面容扭曲地看着他,冷笑道,“如果不是阿蘅因为你不要我,我又怎么会堕落到和一个五品小官结亲?这一切都是拜你所赐。我就是要报复你。”

祝寻之觉得可笑,云蘅不要他干他何事?云蘅这样不喜欢他,寻之捧出心来也不要,怎会因为他不要苏容隐?

为了探寻武平侯疑案的真相,寻之决定暗入军队。他和父亲说了这几周都在文墨居住了不回去,又和文墨居的儒师请了假,和姜何敷打了招呼,万事俱备后整装待发。

姜何敷关于前世的梦仍在继续,他知道那几年后的“武平侯案”,也知道寻之心里有执念。只是姜何敷有点犹豫,他担心寻之遇到危险,也忌讳那个前世寻之的丈夫云蘅。

姜何敷对云蘅是又恨又嫉,他嫉妒云蘅先得了祝寻之的爱,又恨云蘅却又不珍惜,因而对祝寻之是否和云蘅亲近十分警惕。让他欣慰的是,目前两人似乎没什么交集。

“我陪你去。”姜何敷道。

祝寻之坚决摇了摇头,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他不愿意姜何敷插手。

在祝寻之的坚持下,姜何敷也只好作罢。

【作家想说的话:】

所有落智反派和剧情都是为了h服务(擦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