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学会了淑妃的手段,他一次次欺凌褚伯玉,将自己搞得周身狼狈,再嫁祸给褚伯玉。

看到顺成帝来时,褚伯玉的眼眸中,迸发出希望之色。

但很快,他得知顺成帝相信了褚时的话,那乌黑的眸子,又变得黯淡无光。

褚时终于看到,那宛如天鹅般尊贵高傲的褚伯玉,逐渐变得卑微,他不再高昂着脊背,而是有意无意地躲开众人的视线。

很快,褚伯玉便因为犯下错事,被顺成帝贬去蜀城。

褚时打听过蜀城的情况,那里荒凉苦寒,哪里是高贵的天鹅,能够待下去的地方呢。

可顺成帝打着为褚时出气的幌子,不禁将褚伯玉扔到蜀城,还下令让蜀城的官员薄待褚伯玉。

淑妃得知顺成帝能为褚时,做到这番境地,当即喜不自禁,暗道没了挡路的钟贵妃,自己被封为皇后之事,指日可待。

褚时却眉眼淡淡,他相信,即使没了钟香寒,顺成帝也不会封淑妃为后。

因为顺成帝看淑妃的眼睛中,只是看爱宠的眼神,仿佛淑妃是猫猫狗狗,唯独不是个完整的人。

事情果真如褚时料想的一般,从他六岁,到十二岁,淑妃的封后之梦,都没有实现。

无数娇艳的妃子,被送到顺成帝的床榻上,但他最宠爱的,还是淑妃。

淑妃从刚开始的失落,逐渐开始给自己打气,替顺成帝找合理的借口。

她身份太低,封后不能让众臣信服,顺成帝这才迟迟没有立后。

顺成帝还是宠爱她的,不然不会爱屋及乌,众多臣子之中,待褚时最好。

直到顺成帝去世,留下的遗昭,没有传位给褚时。而是将君主之位,给了在蜀城受苦的褚伯玉。

淑妃这才精神恍惚,她砸碎了殿里的珍宝瓷器,口中说着:“陛下不会如此,定然是钟氏一族害了陛下,伪造圣旨,定然是如此!”

说罢,淑妃并要寻朝臣们,只是她的双脚,还未走出殿门,就被满身盔甲的钟将军,拦住了去路。

褚时见过那圣旨的笔迹,确实是顺成帝所写。

但是顺成帝心甘情愿地写下,还是被钟将军威胁,便不得而知了。

若叫淑妃猜测,定然是钟氏狼子野心,逼迫甚至伪造顺成帝的字迹。但让褚时猜测,则更偏向于前者。

在褚时眼里,顺成帝本应该是个好父亲。

毕竟褚时格外受宠,凡是他所求的,顺成帝都一概允诺。

但实际,在褚时心中,顺成帝是个彻头彻尾的冷血之人。

顺成帝不爱任何人,他只爱他自己。顺成帝并非看不出,妃嫔争宠,皇子排斥褚伯玉的小伎俩。

但他仿佛看戏一般,自得其乐,并不戳穿。

废弃钟香寒,并非是因为淑妃的陷害。而是顺成帝从心底不喜钟香寒的高傲,他偏爱温柔似水的美人,这会让他的英雄气概萦满胸膛。

顺成帝试图教导过钟香寒,但这位在家中备受宠爱的钟贵妃。

自从在殿前,被顺成帝区别对待后,便再没有踏足过此地。这如何不让顺成帝挫败。

淑妃的陷害,是其中的引子,牵引着绳索的幕后之人,是顺成帝。

至于顺成帝临死之际,为何突然改变心意。

或许是顺成帝觉得,这几年的苦头,已经能让钟贵妃母子,学会如何温柔小意。

既然目的已经达到,顺成帝从冷静的帝王角度来看,将帝王尊位,交给有钟氏一族扶持的褚伯玉,最是合适不过了。

但显而易见地,淑妃并不能接受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结局,或者淑妃只是纯粹地不能接受,自己成为失败者。

地牢之中,淑妃浑身狼狈,她作为曾经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