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1 / 3)

孙姨娘止住了滔滔不绝地话,愣眉愣眼地听着女儿对自己说要佛经,“好啊,我替你找佛经。”她又看了眼不动如山的寿嬷嬷,心想估计是寿嬷嬷有意把吴柔往学佛上引,她又摸摸自己夹带的一百两银票,想着这礼还是得送。

“姨娘还是回去吧,我最近身子不好太太免了我请安,只让我静养,姨娘要多在太太跟前伺侯才是。”

“嗯,姑娘指点的对。”孙姨娘欠欠身起来了,虽然是母女俩,他们俩个说话也是吴柔坐在椅子上,孙姨娘坐到下首的圆凳上。

“姨娘慢走,我就不送了,寿嬷嬷替我送姨娘。”

“姑娘保重。”孙姨娘福了福,出去了,寿嬷嬷跟着她一路走了出去。

“姨娘要听姑娘的话,没事还是少过来为好。”寿嬷嬷把她送到门口之后说道。

“我只是想要看看姑娘,姑娘身子好,寿嬷嬷你又这么尽心尽力的伺侯着,我也就放心了。”孙姨娘说着拿出了银票塞到寿嬷嬷手里。

寿嬷嬷什么也没说就把银票揣起来了,刘氏早有话在先,姑娘、姨娘们若有赏钱,不要推辞收起来就好了,嬷嬷们没儿没女,吴家虽要奉她们终老,可嬷嬷们总要留些钱傍身。

寿嬷嬷收了钱冷笑,姨娘们给得钱再多也不过是小恩小惠,刘氏才是能决定她们是否则能在吴家呆下去的人,在宫里混了这么多年,别的没学会,看清楚谁是正经主子这一点,她们记得很牢。

孙姨娘第二天果然送了不少佛经来,却不是自己来的,只是打发了丫头送到院门口就走了,吴柔接了佛经居然很认真地看了起来,又把那些诗啊、词啊什么的全收了,一心抄起了佛经来。

过八月节时刘氏解了她的禁,准她出来走动,她却停了琴棋书画的课,除了晨昏定省只是关在屋子里抄经,竟然颇有些悟道的意味。

刘氏见她如此,也不拦她,还在她院子里的后罩房替她修了佛堂,吴柔本来就穿得素淡,礼佛之后竟然一应的首饰钗环都不用了,穿布衣,吃素食,如同在家的居士一般。

府里的人都传七姑娘日后怕是要出家了,刘氏却也只装没听见,吴宪知道了也只是说姑娘家家的不要太沉迷了,也就不管了,老太太倒是高兴的,她是个信佛的,孙女里有一个信佛信得这样诚的也是不错的,所以吴柔到重阳节附近,说是要到庙里住一阵子,老太太也准了。

就这样,吴柔开始了她漫长的学佛生涯,府里的人也渐渐淡忘了这个一心学佛的七姑娘。

吴怡听了这事只觉得奇怪,吴柔想要做得道神尼不成?又想了想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只觉得吴柔这人不是大彻大悟了,就是有了别的想法,吴怡开始觉得自己替吴柔求情是个错误,可是就算是如此她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吴柔去死,吴怡自己都觉得自己圣母了,可是没办法,她现在还改不了。

吴家父子得美女,吴鸣出任深泽县

过了九月初九,天气一天天转凉,吴怡也开始换秋装了,府里又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消息,莲心死了,据说是生了孩子没多久就再怀上了,胎没落稳,到了月份大的时候流掉了,一尸两命。

也许是因为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二叔表情淡淡的,并不当成一回事,倒是二婶眼睛红了两天,好像在老太太面前哭过了似的。

老太太看自己二儿子跟前空虚啊,除了已经不敢吱声的习二姨太太之外,只有原配的宋氏了,这样不太和谐啊,有心想要赏个丫头过去“帮忙”,一想不能厚此薄彼了,还有老太爷那边,几个通房丫头也都大了,不送个新的显得自己不贤惠,再一想想快被忘到脑后的庶子,她不喜欢庶子,但是她喜欢送人给庶子让庶媳填填堵。

实际上她送丫头的目的也是为了填堵,她不喜欢刘氏强势,可是刘氏娘家强,她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