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4 / 4)

实人家,听说日子过得很好,她多半是因此才有了那个想头的。这倒不是坏事,虽然不能叫她插手要紧内务,但这样的人没太多私心,负责教导小丫头却是极好的,放到哥儿姐儿也叫人放心,有那明面上的事,也可叫给她去办。我这里没事时,你尽可把人借过去,暗暗提点几句,让她见见世面,等她将来成了一家主妇,明白你的恩典,必定感激你。”

卓氏有些吃惊:“母亲难道是指......”

二老太太点点头:“咱们家虽是做官的,但也不能事事靠着族人亲眷帮着,若遇上有才干品性又好的人,便抬举抬举,不管那是官家还是商人,或是举子书生,哪怕是再平常不过的老百姓,都有他们的用处。在我们不过是几两银子几句话的小事,在他们兴许就是再生之德了。你想想,你们老爷身边的涂先生,若不是当年落魄时收了咱们家的恩典,又得你夫妻做媒去到了心上人,怎会十几年不离不弃,帮着你们老爷立下许多功劳?这春锳丫头的未婚夫婿,虽咱们不曾见过,不知根底,但看春锳的为人,就知道他不会太差,哪怕是真不成器,咱们也吃不了什么亏,若是个好的,又有些根底,将来说不定能帮上忙呢。”

卓氏心中疑虑,但也知道婆婆比自己处事更周到,经历过的大事也多,既然她这么说,就定有她的道理,便答应下来。

离开时,卓氏特地叫了松颐院的一个管事婆子,问了一些春锳管理老太太库房的详细情形,听说她订了一本登记簿,有些好奇,便命人拿了来瞧,只见登记簿上头用朱笔画了许多细细的横竖线,做成表格,把老太太每日用的衣服首饰,哪一件在何时何地用了,何时归还,谁经的手,哪件衣服送洗,谁接的活,哪件首饰送去修理翻新,又是谁送去的,送去了哪家,样样细节都记录在案,哪个环节出了差错,一看便知。卓氏不由得暗暗点头。

这些琐碎小事,通常都靠大丫头的记性,若是遇上细心又记性好的,诸事一问便知,主人再轻松不过了,但若是遇上粗心大意又忘性大的丫头,一问摇头三不知,丢东西还是常事,最怕的是底下人欺上瞒下,从中谋利。像春锳这样做成册子的,她还是头一回见,一来丫头们未必识字,二来就算识字,也未必想到要记下来。春锳这么做,将来就算离开了,别人要追查,只要翻看侧子就行了。

想到这里,卓氏又想起了婆婆的话。看来这丫头果然是没多大私心的,不然这样的事,她做成人人都能拿道的册子做什么?哪个大丫头不是想着要众人都知道自己的好处?最怕的是叫人觉得没了自己也行。

其实这事卓氏倒是想岔了,春锳做这本册子,只是为了方便而已。这种琐碎的日常小事,她干嘛都记在自己的脑子里?要是出了差错,她少不了要挨骂的,倒不如把每个环节上负责人都记下来,也好明确责任呀!春锳甚至还考虑到,有了这本册子,将来自己走人时,也不会因为作用太过重要,以至于没了她这松颐院就没法运转而受到阻碍。想想到了走人的那天,她只需要把这些册子交到下任手里,就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了,那不是很干脆俐落吗?”

卓氏哪里知道春锳心里的小九九?只是见春锳是个识文断字的,又会算账,而且知道外头的行情,便时不时叫她到跟前,帮着核算账本,又让她告诉女儿外头的粮食物价等事,叫女儿知道些世情。而二老太太也发了话,叫春锳负责苑里所有小丫头与二等婆子媳妇们的约束管理。一时间,春锳忽然成了松颐院的首席大丫头,忙碌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