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1 / 2)

凡是从河海里头出来的,在这京里都贵上好几倍,池小秋近日常做蒸鱼,一个是为徐晏然添些荤腥,一个是为让钟应忱多吃些肉。

蒸好的鲈鱼在锅中焖上片刻,端出时仍旧完整好看,浇上调料,一勺热油从其上缓缓淋入,随着水油相遇时滋滋作响,表面鱼皮稍稍发焦,蒸腾起一阵香。

鲈鱼刺少,肉质鲜嫩,筷子夹起一块时都要轻轻力道,底汤中稍稍一滚,就蘸满了汁水,咸淡适宜,更衬得鱼肉鲜甜格外明显。

徐晏然总是嗜酸,别的一闻就吐,只有将鱼蒸了,才能吃上一些。

钟应忱专心制着手里东西,池小秋端着盘子唤上第三遍时,终于生气了,转到跟前才发现,却见他手里拿着一个鲜灵萝卜。

池小秋不禁乐了:“你不是从不喜欢吃这个么!不过么,这会再做个凉菜也不费什么功夫。”

钟应忱忙抓紧了一头:“我辛苦做了半天,可不是让你拿来吃的!”

池小秋仔细一看,才发现上头正钻着几个整齐圆孔,他将萝卜凑到唇边,低沉乐声便悠悠然响起。

他只吹了两声,朝她眨着左眼:“这声音,正配你的柳叶笛!”

池小秋一怔,也笑了起来。

离开柳安,并非没有思念,京里的日子全然不似镇子上那般悠然亲切,层层束缚难以挣脱,字字句句都藏着心眼,到这个时候,只有看见柳色,才能有些熟悉的安稳。

含着柳叶吹出的声音清亮得有些逼人,同眼前萝卜发出声响一合,倒是相得益彰。

池小秋这回拿着萝卜的力道都要轻许多,放在桌上也很爱惜,擦了手上的水:“先吃了这条鱼。”

皇帝赐下的两盒银锭子成了池小秋的底气,这几日不少来寻钟应忱的都被挡了去,可谁也不能总待在宅子里头半步不出,官舍屋子浅,抬头低头多有不便,租房子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南城太远,东城太贵,可西城么…”距离现下当值的地方还得不少路。

“先租在东城,一进便好,不必我们去看,寻了牙人就能办妥当了。”

两人正在敲定住处,却有丫鬟往这里来,急匆匆地:“这是周家送来的节礼。”

看见池小秋讶然神色,忙又补了一句:“确实只送了这一个。”

钟应忱接过那盏灯来,高纸漏刻出的纹样,在轻绡掩映下平添几分微茫朦胧,旁边一格扇字显出清癯之姿。

是一盏青绿远山藏字谜的夹纱灯。

钟应忱按住第一句,慢慢吐出一个字:“由。”

第二个字多了讥讽:“仲。”

“由仲?”池小秋跟着念上一遍:“什么意思?”

“颠倒仲由。”

里面的灯被点亮,这才能看出素白纸上还隐刻着一副画。

一家三口,伶仃父母,只食杂草,健壮儿子,身负白米。

池小秋等着钟应忱的解答。

他提高了那盏灯,晕黄的光在白日里不明显,可还是能在他脸上留下些微影迹。

“仲由至孝,饥饿之时,自己食糠草,却从几十里外负米奉于父母。”

“可这图上…”

池小秋忽然明白过来,不由大怒,开始捋袖子,问丫鬟:“周家人走没有?”

“同他夹缠什么,来,咱们吃鱼。”

钟应忱随意将那灯掷在一旁,给池小秋夹了半个鱼肚子:“不生气了。闷这么长时间了,明儿咱们出去逛逛。”

池小秋重重点了点头,把碗里的鱼肉当成周家,狠狠嚼了一顿,终于忍了下来。

他们选的出门时候不早不晚,晚霞方坠,余光尤存,街两边的铺子陆续在门边点起了灯,正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