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便又说起闲话来。
旁的也还罢了,不过是些市井故事,善恶因果,人情世故等搅在一起,虽有细微变化,大多也就这么过去了。
黛玉等人固然听得津津有味,紫鹃却是在现代复杂社会经历过的,虽说年纪轻轻没什么经历,听过的新闻,瞧过的故事,可比这些千奇百怪,出人意表多了去。
当下,她也只留一只耳朵听着,一面自己盘算。
“……咱们铺子对门儿,新搬了个书肆来。那日我从轿子里瞧了两眼,姑娘猜,我瞧见了谁?”钟姨娘忽得提了这话头,紫鹃略一留神,就听几个丫头猜了几个人,她都说不是,最后才道:“是前头说过的赵通判家的江大爷,唤作江霖的。”
“哦?”紫鹃一怔,心想这人却也出奇,偶尔总能听见一句两句的。
那边钟姨娘与黛玉凑趣两句,已是接着道:“这书肆原是他使人打理的,里头出了好些新鲜话本,从来没听过见过的。这才开业没多久,就整日里人来人往,多少公子哥儿来买,我使人打听了几句,说着是极新鲜好看。”
第101章 诸事
“话本?”紫鹃心里一动,笑着道:“姑娘这里倒少有这个的,既是风行,想来必有可看的地方。”
黛玉也看向钟姨娘。
那钟姨娘听了,忙描摹了一番:“紫鹃姑娘也知道,我原只认得几个字,也不爱那个,竟没看过。只瞧着那封面儿,就与旁人不同。”
“想来是有些人物楼台之类的木刻套色一类的。”黛玉想了想,便命小丫头从书架上取了两册,与众人看:“京中书籍,虽则庄重,总不如江南精细,宛然自有生致。”
紫鹃往她手上瞧两眼,见着一个是山水图,一个是人物,或是寥寥数笔,或是精细刻画,着实可算精细宛转。然而,只有两三样颜色,线条也有些刻板。
在她看来,这着实只能算平平。
然而,一众丫鬟却不免多看了几眼,或有夸赞,或有盯着瞧的,连着钟姨娘也盯着细细看了一回,才笑道:“姑娘这个虽然好,还不及他那个鲜活好看,连着颜色也有好几种呢。”
这话一出,黛玉也有些好奇,因笑道:“如今竟然有这么新式的?倒要托姨娘买几册,带进来我瞧瞧。常年在这深宅里头,外头的新文竟一概不知了。”
钟姨娘笑着应了。
众人又说了几句闲话,就有琥珀过来,说着贾母立等黛玉过去。
大家便也散了。
黛玉过去,不过也是随常小事,又有新鲜打来的野鹌鹑,贾母笑着点一点,道:“这个倒好,或是炸了,或是做个汤羹,都是使得的。”
下头自然有人去吩咐。
待得众姐妹等过来,宝玉也来了,贾母瞧见他便笑了:“你倒巧,凡有新鲜的,就巴巴的过来,可见有福。”
宝玉原是读书有些厌烦了,出来散散,这会儿更是欢喜,上来扭股糖似的撒娇,又陪着说说笑笑,活似一只花蝴蝶,忽而东,忽而西,又有个湘云,素性健谈,越发凑出满堂的热闹来。
一时用了饭,又说了半日的话,这才散了去。
及等翌日,钟姨娘就打发人送了三册话本来。黛玉一般也在上房那边,紫鹃收了这个,又命那婆子带了四色新鲜点心去,自己方拆了包袱取出来。
展眼一看,着实有些不同。
先前黛玉所出,原是线条取胜,这个却已经有些形状色彩,也不知怎么做的,倒有些几何般三维模样儿。须知道,林家藏书原就是精中取精,黛玉又特特挑了先前那两册,更是优选了的,犹不如这个。
只这封皮儿,就能夺人目光了。
心里这么想着,紫鹃信手将顶上一本翻开,细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