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并惜春一怔,低头细看,果然瞧见一首,却是旧年甄英莲所写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这边宝琴犹自缓缓说道:“早前我心怀不满,又思念做女儿时的种种,托人去三姐姐处取来誊抄。后面索性自己裁剪编纂,集成一册子。实话说你们,连着咱们旧日的情景,我也做了好几张画儿呢。只是后面匆忙搬走,也怕旁人瞧见了,便一把火烧了去,只留下这册子贴身藏着。”
说到这里,她轻轻叹了一声。
黛玉与惜春便知道,后面的话,她不肯再说了。
也是,恐怕这一册子,原是她在梅家最后的见证,最后一点东西。
是啊,谁能料得到呢?
恐怕之前的宝琴也料不得,自己居然会因梅家,因梅嘉鸿,孜孜念念,心怀愧疚。
黛玉想了想,便靠了过去:“甄姑娘的诗,原还是我教的呢。可惜后面她出去了,也不知往后还有没有留心这些。”
宝琴道:“这你便看错了她。非但有,还有好几首呢。我前头以为自己将死,想着将这册子托给她,谁知她也取了一册子来,说是交换,彼此留个念想。她这么一说,我倒有些笑不动了。那时候,我就想着,她果然是个痴的,可惜着,这么个好人,偏没有子嗣的缘分!”
见她提及子嗣,饶是黛玉敏捷,而惜春简断,这时候也不好张口了。
先前宝琴郁郁寡欢,多半还在孩子这一块心结上。她因梅家并梅嘉鸿相互,得以生还,自然有将大半的感激与种种复杂心绪,都放在腹中孩儿身上。
偏这孩儿,却小产而去。
两人不好张口,宝琴怔怔出神一回,反是自己明悟过来,因与两人道:“说着说着,竟又提起这些琐碎来。可见我于禅悟上,竟没有什么天分的。先前宝姐姐劝我许多,我听了,虽觉有理,也实是舍不得母亲并哥哥,但也总还忘不了。”
“既忘不了,又何必勉强。”黛玉轻声道:“人生在世,多有不如意的,若全不留心,岂不可笑?依着我说,记着才是正理,只不能因此执拗罢了。”
宝琴因道:“这又如何说来?”
惜春道:“琴姐姐这般聪明人,竟也看不透?便设如生还的是姐夫,难道姐姐泉下有灵,见着他孤苦悲痛,倒能安生?若果然记着去了的人,每逢清明冥庆,烧纸供奉,舍米施粥,也便罢了。旁的事,缘法不在,却也不能如何了。”
两人细细说来,又是与宝钗有所不同,可宝琴心中想来,却觉宝钗虽然细密周全,说得有理,却着实不如她们两人说来,更觉合情。
这么想着,忽听到外头一阵脚步响动,却是李纨也过来了。
她笑吟吟从外头进来,因问道:“你们在说什么?”
与此同时,宝钗也赶到了家中,自下了车轿,便瞧见仆役人等,面上都有慌张之色。她神色沉稳,叫了两三个人来,细细问了几句,又安抚道:“你们只管安心做事,凡百的事,自然有我呢。”
话音才落,就见着薛姨妈双眼红肿,匆匆赶出来。
宝钗忙上前扶住:“妈,你怎么出来了?”
薛姨妈含泪抓住宝钗的手,哽咽道:“我的儿,你兄弟他们都被抓了去,如今可怎么是好!”
“您且放心。”宝钗柔声道:“不是还有姨父并宝兄弟吗?虽说没了爵位,他们却还有些世交在。我听说,非但那一位江霖江大爷,素来与他们好的,就是如今掌着京城治安的冯将军他家,本也是世交,还跟哥哥相熟,能相帮的,自然会相帮。”
她细细说着,柔声劝慰:“再者说,哥哥终究不是存心,而是激愤之下,夫妻对打,至多也就是失手罢了。若细细计较起来,未必不能脱身的。”
她说得四平八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