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了自己的帕子过去。
宝琴垂着脸,微微摇了摇头,自从袖中取出帕子擦拭,又等了片刻,方起身行礼,谢过黛玉:“多些林姐姐馈赠,我心中着实感激。”
她本就生得莹润袅娜,此时楚楚含泪,另有一番风流之气,越发使人可怜可爱,黛玉见着,终究忍不住将她搂住,因叹道:“我们虽只这二三年的相处,却极和气,常日里说起话来也是从不避讳。如今,我虽不知你的际遇,瞧着你这么个模样儿,也是心疼,因此倒要皆岑嘉州古诗一句‘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竟善自保重才好。”
她说得恳切,那边宝琴听了,也是心中滋味难明,一时要待言语,又想着黛玉毕竟未曾出阁,又是这等阴私事,越发张不得口,只得重重点一点头,含泪应承下来。
旁边宝钗看在眼里,也是心中叹息,面上却不肯叫两人为难,反倒含笑相劝:“也是琴妹妹的不是,原是归宁相见姊妹的好事儿,怎么越发说得伤感起来?林妹妹身子又单弱,只管说这些伤心的做什么。”
因此岔开话头。
黛玉也体谅宝琴,顺着话说了一回,就听到外头一阵脚步响动,却是紫鹃寻出那一册《孟子》,拿匣子装好,送到这边来。
宝钗便代宝琴收下,又谢过黛玉。
紫鹃瞧着这情景,颇觉有些异样,正待说话,外头忽得有人言语,黛玉推窗一看,却是探春、惜春并李纨等人来了。
今日可巧,李婶娘也过来探望李纨,又带了两个女儿李玟李琦。因听说宝琴归宁,相见姊妹,两人便与李纨一并过来,也是尽一尽旧日之情。
黛玉一见,与宝琴宝钗点一点头,便要过去相迎。
宝钗便唤来莺儿,将匣子地给她,命她先带回去,自己则与宝琴一并往外头去。
自去岁贾母、王夫人过世,园中少有这般热闹,黛玉虽天性寡淡些,却也深知待客之道,这时候命人端茶取点心果品,又挪了桌椅来。
这潇湘馆虽小,众人挨挨挤挤到了一处,或是顽笑,或是打趣,竟也渐次心神舒爽起来。又因今日乃是宝琴归宁,不免多有问她的。
宝琴本是洒落阔朗,虽说前头哭了一回,这时候却也不汲汲于此,因见众人看着自己眼圈儿疑惑,还笑道:“原是方才与林姐姐说起旧日的事,不免有些伤感。这原是我的错,如今也不好吃酒赔罪,便用这茶代一代罢。”
说罢,她便举杯饮下,俨然又是旧日的模样儿。
众人听了,只说她是因为贾母等事。毕竟,旧日贾母待宝琴,也是极亲厚的,黛玉又是贾母的外孙女儿,两人言语起来,不免又将及的地方。是以,也就将这事放下不提,重寻了旁话言语。
这些姊妹人等,旧日便同住一个园子,相交极密切的,如今又难得相聚,倒是尽情了一回。也有说旧日诗社的,感慨日后难得再聚社的,也有谈惜春的画的,取笑她如今尚未完了这个的,又有问宝琴苦夏,因用什么药请了什么大夫的。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一时说得尽情,还是宝钗再三言及梅家,众人方依依不舍,送宝琴出去。
及等出去,从潇湘馆出来,却见日色西斜,又有一个贾宝玉站在不远处的沁芳亭上,遥遥相拜。宝琴见着,心中虽有感念他的,却忽得又横生出一股气性,倒还是与姊妹一并过去,与宝玉对面行礼后,问了两句温寒,方才辞去。
众人瞧着,心中都有所觉,却还是含笑送宝钗宝琴姊妹两人出了园子,又上了车轿,远远地去了,这才回转过来。
轿中宝钗见着左右无人,便悄悄与宝琴道:“妹妹,如今竟先听我这一回,往后若果然还是如此,咱们再做计议,也是不迟。咱们家也不是那等小门小户,必不会叫你平白叫人欺负了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