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听后,眼睛都瞪直了,皇帝不但不想趁边将在齐国还未站稳脚跟时彻底铲除,反而还要赐封地,来平息战事。
此举虽能获得短暂的宁静,但是边将割据一方,拥兵自重,就如国家的一根利刺,后患无穷。
李隆看着皇帝,想说什么却又不敢,而接下来皇帝的话,更是让他感到害怕与寒心。
“按照规矩,封王需要天子亲临,集文武百官,昭告天下,武安侯不会回楚国,朕老了,也入不了建康。”皇帝将目光瞥向了李隆,“你是朕的儿子,也是长子,将来国家的继承人,所以由你代朕前去最合适不过。”
随后皇帝向贾舟招了招手,贾舟端着一个漆盒,盒子里是女子的首饰,乃从郑皇后手中所得。
他知道自己的女儿平阳现在就在齐国,故而想以此为要挟,但他并不敢真的动郑氏。
因为西北的边将,是郑氏的亲弟弟,这也是他不敢与武安侯真的发生冲突的原因之一。
这些战争,彻底改变了朝堂乃至天下的局势,好在郑家并没有反迹。
李隆听后,整个人都陷入了呆滞,自己刚刚为父亲平定了祸乱,不但没有得到应得的储君之位,反而成为了弃子。
李康的死,是李隆间接造成,而李康对于武安侯不仅有提携之恩,更有救命之恩。
自己在此时前往建康代替皇帝宣召,无疑是羊入虎口,而皇帝又岂能不知道呢,这样做,无非就是想拉李隆给武安侯赔罪罢了。
“如果能替陛下,阿爷分忧,儿子愿意前往建康,代替父亲传召,试探武安侯。”李隆即使心中不爽快,也不乐意,但为了讨好皇帝,还是硬着头皮应下了。
皇帝听后十分满意的拍了拍李隆的肩膀,“不愧是吾子,你自幼得我教导,众多儿郎中,朕最喜爱的也只有你,朕老了,楚国的将来,还要靠你。”
“天佑明主,阿爷一定能够长命百岁。”李隆奉承道,“儿子只愿陪在阿爷身侧,尽心侍奉。”
皇帝开怀大笑,“涪陵入齐,千里之遥,去做些准备吧。”
“喏。”
从行宫出来,李隆碰到了因功升任卫将军的巴陵侯萧承越。
“见过南阳王。”萧承越客气行礼。
“巴陵侯。”李隆点头。
“王,看起来不太高兴。”萧承越道。
“你说的那件事,我会重新考虑。”李隆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