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城攻破后,南中势在必得,李康便差人上疏皇帝,对于南中之地的安抚政策,得到朝廷的许可后,李康才敢在今日孤身入城。
南中的旗帜被揭下,换成了楚国的旗帜,“南中四郡,从此便为楚国四郡,往后不再有岁贡,三年之内,朝廷不会向四郡百姓征税,且会修缮通往楚国各郡的官道,来往再无需文牒,南中的百姓,也能通过受荐,推举,进入朝廷为官,你们,都是我楚国的子民。”
南都未经战乱,李康又施以仁政,很快就赢得了南中百姓的民心。
对于百姓们而已,谁是君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君王是否能给他们带来安定的生活。
南中的岁贡,出自于百姓,因而赋税一直十分沉重,免除赋税四个字,如同卸去了他们身上的千斤重担,“彭城王千秋!”
“彭城王千秋!”
第253章 拜将
太康五年,楚国平定南中,彻底解决了西南的隐患,消息传回京城后,朝野振奋,群臣与百姓无夸赞彭城王李康平南之功。
不光有着民心的支持,李康还有着开疆拓土之功,作为一个皇子,其出众的能力与品性,所散发出来的光芒,几乎要盖过作为君主的皇帝。
因而听到平南的消息,皇帝的脸上并没有太多喜色,反而深感忧虑。
成年皇子,如今符合东宫的人选的,就只有李康,但他并不想将皇位传给李康,可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将来也许会被迫选择。
想到先帝的晚年,皇帝便十分恐惧,因为南中之战的首功将领,不是林万晟,而是戴罪之身的萧怀玉。
而萧怀玉又是彭城王李康向皇帝所请,恐怕此时,他们二人才是真正的君臣。
君王仁义,又得民心,将领有魄力,是统军之才,这像极了当年的自己与薛氏。
“彭城王入南都,百姓喊的不是楚国,也不是朕这个君主,而是…”皇帝将密信扔进香炉之中,“若是朕再年迈一些,经此一役,群臣怕是要逼宫立储。”
“陛下才是楚国的主人,是臣子的君主,储君也是陛下的臣子。”贾舟随在皇帝身侧道。
“如果他真的有反意,你觉得群臣与百姓,会站在哪边?”皇帝忽然顿步问道。
贾舟一惊,连忙跪了下来,“皇子们都是陛下的骨血,血浓于水,绝不会有反意的。”
皇帝却摇了摇头,“那张椅子的诱惑,可容不下父子之情。”
“这个萧怀玉,是否会成为第二个陈文泰。”皇帝又道,“南中之战,彭城王将他列为了首功,南中四郡,也都是他平定的,这样的年纪,与这样的功绩,假以时日,必会超过陈文泰,也许能够比肩薛简。”
“陛下是担心,萧怀玉会支持彭城王?”贾舟小心翼翼的回道。
“答案不是已经很明显了吗。”皇帝道,“陈文泰与彭城王对他的知遇之恩,只怕是超过了朕。”
想着想着,皇帝又停了下来,“朕记得,他对平阳,也有意?”
贾舟一愣,随后回道:“好像没有明确表态过,倒是公主…对其不一般。”
“如果他成为了平阳的驸马,是否就无法再与彭城王为伍…”皇帝思考着什么,“可是朕答应了林万晟。”
“陛下若是为难,不如在庆功宴上当面赏赐两位功勋卓著的将军。”贾舟提议道。
“朕只是不想出现第二个陈文泰,这个萧怀玉太过年轻气盛。”在一番考虑之下,皇帝决定着重培养林万晟。
“萧将军出身农家,不懂这些规矩,性子直爽了些,他虽是有过错,可是,这种人,他没有心眼呐,陛下。”贾舟压低声音提醒着皇帝。
“所以朕在想,朕已经答应了林万晟,在平定南中后,就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