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娇怎么都没想到,面前的姐姐,不光人美心善,看待问题,也这么透彻。
甚至把她的想法,直接点明亮。
宁采薇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那厚厚的一叠白纸,“那……”
“可有人关注过,真正需要关注,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歌颂雷锋精神,歌颂爱心人士,固然很好。”
“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家里的顶梁柱可能倒下了,家里的房子粮食财物,都淹没在大雪里。”
“他们有的失去了孩子,有的失去了妈妈,有的失去了家里的劳动力。”
“这些,有人关注吗?”
宁采薇说着话,身体靠后,看着长长的走廊,幽静美好。
“谁会在意,那些受灾人的以后呢?”
“需要呼吁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不仅仅是救他们出来……”
“他们更需要关注。”
“他们更需要帮助。”
无家可归,亲人离世。
人间的悲剧,他们真的能承受吗?
王凤娇的眼睛瞪大,听着宁采薇的话,好像锤子,重重的敲击在她的头上。
他们本能地选择歌颂美好,却忘记了,事实的残忍。
“姑娘。”
“媒体人,需要暴露真相。”
“真善美存在,可并不是全部。”
宁采薇站起身,眼神中带着思索。
她资助过灾区的孩子,那一双双绝望的眸子,让她做了半个月的噩梦。
需要多大的关爱,他们才能从绝望中站起来?
“谢谢。”
王凤娇看着宁采薇,眼神中带着郑重,她好像懂了。
“加油。”
“以后我会定报纸,只为看你的专栏。”
宁采薇笑了笑,把那叠采访方案双手递给她。
“我先走了。”
这次的采访不顺利,甚至半路叫停,可她却有了更多的收获。
找到了以后的采访方向。
“对了……”
王凤娇回过头来,看着坐在椅子上的宁采薇。
“姐姐,你叫什么?”
“以后我还能找你聊天吗?”
醍醐灌顶!
这是她今天最大的感受。
“宁采薇。”
“随时。”
她没有回头,也没有起身,只是看着那长长的走廊,快春天了,该种些什么种子,才能让这条长廊,不会陷入一片枯败之中?
王凤娇看着那个背影。
这一幕,没有照相机,也没有什么刻骨铭心。
时间,自会定格难忘的瞬间。
她走了……
来的时候,踌躇满志,带着无比的自信。
走的时候,眉眼皆是深思,迷茫中,好像看到了方向。
三天后,新华日报上,有一个专栏,只介绍小人物,受灾的绝望母亲。
还有父母双亡,变成孤儿的孩子……
这个专栏,揭露真相的同时,呼吁社会的关注。
在这个专栏的下面,有爱心捐款的金额、时间、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