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1 / 2)

“另有太子内官,自然也由娘娘统管。司闺掌管妃嫔及宫人名簿,知三司出纳,掌正管着文书出入,记录存档,闺阁管钥、纠察推罚也由其掌管,掌筵管着帷幄、床褥、几案、举繖扇、洒扫等事宜,此外还有司则、掌严、掌缝、掌藏、司馔、掌食、掌医、掌园……”

沈宜秋轻笑了一声,端起茶杯。

汤世广的话声戛然而止。

太子妃弯眉笑眼道:“汤典内一下子说这么一大篇,你觉得我记得住么?”

汤世广后背微汗,这话还真不好回答,他道:“娘娘兰心蕙质,仆……仆斗胆以为……”

“汤典内真是抬举我了,若能在顷刻之间记下这一大篇,我何不去考进士呢,”沈宜秋半开玩笑道,“不过想必两位是太过高看我,不是有意要将我绕晕,是不是?”

她说得轻巧,两人却是汗如出浆,下面人禀事,若还要上峰绞尽脑汁,自然是下属大大的失职。

汤世广连忙跪下,顿首谢罪:“奴虑事不周,冲撞了娘娘,请娘娘赐罪。”

沈宜秋莞尔一笑,大度道:“冲撞我事小,汤典内执掌内坊,还需劳你多思多虑,务求周全,切莫辜负殿下的信重。”

汤世广哪里还敢造次,只顾口称唯唯。

沈宜秋又看向家令寺丞冯和:“冯寺丞要与我分说分说家令寺的情况么?”

有汤世广的前车之鉴,冯和不敢托大:“启禀娘娘,奴准备不周,还请娘娘恩准奴明日具书上呈,禀明详情。”

沈宜秋点点头。

冯和心里一松,便听太子妃接着道:“我听宫人说,你们叫人抬了好几口大箱子到宫门口,不知是何物?”

两人刚放回肚子里的心又提了起来。

冯和硬着头皮道:“回禀娘娘,那些是内坊和家令寺的名簿和出纳帐簿。”

汤冯二人偷偷对视一眼,他们抬了这么多账簿,便是要给新主母一个下马威。

东宫事务庞杂,账簿不计其数,单是一年的帐就装了好几箱,太子妃想必不曾见过这种阵仗,见了必定慌了阵脚。

然而这一番敲打下来,两人默契地决定,对此事绝口不提,怎么抬来的,一会儿怎么抬回去便罢了。

偏偏她不依不饶地问起来,也只能据实回答了。

沈宜秋道:“既然已经到了门口,何不叫他们抬进来。”

太子妃这么吩咐,他们也只得从命。

不一会儿,所有大木箱都抬进了屋里,沈宜秋扫了一眼,一共有七箱。

两个内官脸色已经有些发白,低垂着头不敢看太子妃。

沈宜秋却是神色如常,叫小黄门打开其中一个箱子,只见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卷轴,少说也有几十上百卷。

太子妃问道:“这些是多久的账?”

汤典内回答:“启禀娘娘,是上一年的细账。”

沈宜秋认真地点点头:“不错,待我不眠不休将去年的帐看完,又可以接着看今年的了。”

两人吓得几乎魂不附体,连道恕罪。

沈宜秋只想敲打他们一二,并非真想治他们的罪,看着差不多了,便缓颊道:“这些细帐我也不耐烦看,两位是殿下信重的人,难道还信不过?既然都有成例,那就萧规曹随,诸般事宜都按旧章来办,细账也不必交我过目。”

她顿了顿道:“我只看一年总账,进项比往年多,出项比往年少,我这里自然有赏,如若不然……”

见两人脸色一变,她又笑道:“岁有丰欠,这我当然知道。若是进项少出项多,两位便要备细述来,只要情有可原,我自不会苛责两位。若是出入大过一成,便交由殿下定夺。

“殿下监国,天下十道三百六十州,哪里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