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1 / 2)

若是换了以往,周洵鏖战一日,定然不耐烦与个妇人解释军情,但不知不觉中,他已习惯了凡事与太子妃商量,没有丝毫烦躁之色,指了指城下一片狼藉的战场道:“娘娘请看,今日敌军死伤虽众,但多为民夫、辎重兵,善战者为数不多,且几乎都是吐蕃人。”

沈宜秋恍然大悟:“阿史那弥真在试探周将军的实力和用兵习惯。”

周洵又一次暗暗诧异,太子妃实在是一点就透。

他点点头:“此外,让民夫和辎重兵送死,既消耗了我们的箭矢,又节省了粮草,是一举三得。”

沈宜秋后背阵阵发凉,这背后的用心比之横飞的血肉更可怕。

周洵叹了一声:“开始杀辎重兵,也说明他们所剩的粮草不多了。”

沈宜秋只觉心上仿佛坠了铅块,直往下沉:“接下去几日他们定会急攻。”

他们的猜测没错,第二日突骑施人卷土重来,攻势远比第一日猛烈,一天下来,守军阵亡近两百人,而敌军折损则降到了六七千。

到第三日,突骑施人毫无章法的强攻忽然井井有条起来,双方一交锋,周洵便知对方换了将领,多半是阿史那弥真亲自上场。

第四日、第五日……战况陷入胶着。

若论将才,周洵比阿史那弥真更胜一筹,大燕将士的铠甲、兵器、弓弩都比突骑施人精良,战术也更灵活多变。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守军的兵力实在太少,一大半还是经验不足的州府兵。

守到第十日上,周洵带来的禁军能作战的只剩下两百人,许多将士带着伤仍在连番对敌。而原本城中的守军也只剩下区区八、九百人。

由于人少,上番作战的间隔越来越短,将士们得不到足够的休息,疲敝不堪。而突骑施人收兵的时间越来越晚,大有夜以继日之势他们兵马多,可轮番在营中休息,而燕军却不行。

将士所剩无几,又不能连续作战,周洵只能请谢刺史从百姓中招募壮勇,稍加训练便送上战阵。

这些人从未上过战场,穿上铠甲,提了刀便出城杀敌,十有八九撑不过半日便成了敌军刀下的亡魂。

支撑全城将士和百姓的唯一信念,便是邠州的援军。

而援军杳无音信,迟迟不至。

周洵原本还存着希望,撑到第十二日,也明白过来,邠州的援军大约是等不到了,而等朔方军回救,少则二十日,多则月余,只剩不到一千兵马。

要再撑十日,无异于痴人说梦。

又一日的鏖战结束,沈宜秋回到刺史府,勉强用了几口清粥和菜蔬,正要去歇息,表兄邵泽从外头走进来,神色有些慌张。

邵泽这几日跟着周洵打了几场仗,磨去了一身稚拙与钝气,虽比以前还沉默寡言,却不再显得木讷。

沈宜秋一见他这神色,道:“表兄,可是出什么事了?”

邵泽眉头微蹙,从袖中取出一块布片递给她:“娘娘请看。”

沈宜秋接过一看,只见布片中间有个洞,上面写着几个歪歪斜斜的大燕字:“邠州兵未发,灵州已成弃子。”字迹枯淡,大约是用木炭写的。

沈宜秋心头一凛,她连日来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邵泽道:“城中有不少人捡到这样的布,是插在箭上射到城内的,上面写的都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援军来不了了,圣人已经放弃灵州城。现在将士和百姓中传得沸沸扬扬,城里人心惶惶,都说援军怕是来不了了。”

他顿了顿道:“这样下去,恐怕会出乱子。”

沈宜秋的脸色越来越苍白,脑海中浮现出可怕的字眼:哗变。

就在这时,忽听外头响起一阵急促的叩门声。

邵泽去应门,沈宜秋亦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