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1 / 3)

可偏偏四阿哥就是有自己的想法,四爷自己都喊了好几遍阿玛了,这孩子就是不张口。

“算了算了,我这几日都试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他只会在自己愿意叫的时候出声。”年婳转而问起康熙的情况:“话说皇阿玛身子恢复的怎么样啊,那要管用是管用,但生了一场大病还是要仔细养着的。”

去年年节年婳当上了侧福晋,随着胤禛去宫里参加了宫宴,隔着远远的距离看到了传说中的康熙爷一眼,记忆里那是个精力非常旺盛的中年人。

“皇阿玛身边有太医看着,能舟车劳顿地回来,自然是无碍的。”胤禛嘴上这么说着,心里想的却是康熙病好后骤然苍老的面容,以及对太子更深一层的防备。

或许是人在脆弱的时候更容易感受到害怕?反正皇阿玛经历了一次大病,太子的处境变得更难了。

胤禛正想着,被腰上缠上来的手臂打断了思绪,只见年婳抱住他说道:“不管怎样,万岁爷和您都平平安安回来就是最好的,这世上再也没有比一家人健康平安更重要的事情了。”

胤禛被她说的“一家人”触动到,忍不住也将她环在怀里,多日不见,两人都非常想念对方,年婳没忍住在他脸上亲了一口,胤禛眸色变深,将人拉的更近了些。

也就是这时候,被阿玛另一只手抱着的小弘旭终于不笑了,他歪着头疑惑地看了看突然凑近的两个人,脆生生地开口:

“阿玛!”

/

寻常人生了病或许会看淡一些东西,可康熙这病生完,不仅没有减轻自己对朝政和权力的眷恋,反而更加多疑猜忌。

直接受到影响的便是太子,短短几日下来,他已经因为一些可大可小的事被皇上训斥了好几遍。

胤禛这日在工部处理政务,本打算去库房寻几个陈年的建造册子,没料想在转角处听到两个小太监在暗处议论皇家的是非。

“传闻那花喇生的极为清秀,你说他一个传膳的整日去太子处走动什么,总不能是因为他厨艺好太子日日要点他做菜?”

另一个太监笑得猥琐:“何止那膳房的花喇长得俊,太子身边的哈哈珠子、茶房的雅头、额楚哪一个不长得有鼻子有眼的?说不定太子就好这一口呢?天潢贵胄的子孙,有点断袖的癖好不也正常?”

两个人意有所指,一起心照不宣的笑起来。

这话说的实在大胆,胤禛自拐角处出来,一张脸黑沉黑沉的。他虽然与太子关系并不怎么好,可他也不能看着两个奴才这般议论爱新觉罗家的人。

两个太监看到胤禛,别说笑,差点把魂都吓出来了,当即跪下把头磕的邦邦响,只求四爷饶自己一条命。

胤禛平常不苟言笑,如今动了怒更是慑人,见两人在底下磕头磕的头都破了,他冷声道:“这话我今日只当没听见,你们一人去领二十个板子去,若有下次,只怕你们用来造谣生事的舌头也保不住了。”

听到四爷要饶他们一命,两人连忙又是一顿谢恩,眼看着胤禛走远了才敢惊魂未定地互相搀扶着起来。

可连此处的两个小太监都知道的事,哪里能瞒过康熙这个紫禁城的主人。

当“外面传言太子有断袖之癖”的谣言传到康熙耳朵里后,乾清宫久违地换了一批新的瓷器摆件。

梁九功把这些被万岁爷盛怒之下摔碎的瓷片清理出来的时候,太子正跪在乾清宫殿门外喊冤:“冤枉啊皇阿玛,儿臣只不过是觉得这些下人和自己年纪相仿趣味相投,况且德柱是儿臣的哈哈柱子,儿臣跟一起长大的玩伴儿聚在一处,这也不行吗?”

“好一个年纪相仿趣味相投!”乾清宫的门砰的一声被打开,康熙指着跪在地上的太子怒道:“你身为一国储君,你不去与朝中的鸿儒大臣交际,你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