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绮节点点头。

酒坊、球场里的雇工大部分干的是体力活,把女童们送到那边做工不合适,正好镇上有家绣庄急需脱手,她便以低价买下。几个签过契书的绣娘是当地农妇,勤劳本分,不需要另外搜寻绣娘,她托人从南方购置一批新的织机,转眼就把绣庄重新经营起来。

女童们无依无靠,知道只有学会本事才能不饿肚子,跟着绣娘们学手艺时一个比一个刻苦,如今已经有好几个能独当一面。

这幅雄鸡报晓图就是她们的成果,模仿的是时下最为名贵的缂丝织造。

和云锦一样,缂丝成品也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一幅精美的缂丝绣屏,往往可以卖出几千两银子的天价。

好的缂丝织物都是贡品,只有达官贵人家舍得穿戴或是当摆件。

李绮节连朵桃花都绣得歪歪扭扭的,缂丝那种顶尖手艺,她当然不会。

可她知道技术要点啊!

她并不奢望绣娘们看过她下发的册子后,马上能学会缂丝技艺学会了她才要头疼呢!天底下手艺最精妙的匠人全在南直隶的各大织染局里,南京的神帛堂、供应机房直接受京师管辖,供应宫廷每年所需的丝织用品,小老百姓敢把堪比贡品的织物拿出去贩卖,纯粹是找死,当然不是说律法不许,而是那样做会招来织染局官员的嫉恨,以致于惹祸上身。

只要绣娘们能模仿出两三分,赛过市面上的其他民用织物,就够李绮节欢喜了,赚钱不分贵贱,和那些一寸一金、供不应求的昂贵织物比起来,中等货色也是盈利大头!

她们家的绣件算得上是物美价廉既能满足装逼夸耀的需要,又不用把家底掏空就能买得起,所以那些中等人家很钟爱绣庄出品的绣像。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过惯了安稳日子,老百姓们渐渐开始摒弃开国初期的淳朴作风,彼时,南方江浙一带已经兴盛起炫富风潮,上到家财万贯的富商,下至穷苦村人,都争相购置华贵新衣,官员们攀比各自的衣着风度,男人们的衣袍花样繁多,纹饰鲜艳,比女人们还讲究。

有些人家宁愿倾家荡产,也要买上几件体面新衣,穿出去显摆。

李绮节的绣庄恰逢其时,今年又添置了一批新织机。

为了避开风头,她已经把绣庄迁移到乡间的茶山上,外人无从窥探。

金蔷薇的消息真灵通,说来也是真巧,白天她才让进宝把朱盼睇和朱家几个小娘子送到绣庄去,夜里金蔷薇就给她送来这架绣庄卖出去的雄鸡报晓图。

座屏应该是买走绣件的人自己配的。

李绮节低头想了一阵,“金蔷薇是不是想打听绣娘们的技法?”

她没打算藏着掖着,拿钱来买就好了,反正市场那么广阔,多几个类似的绣庄,在瑶江县养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正好一起分担风险。

孙天佑摇摇头,“依我看,她是想和你合作。”

第109章 一百零九

合作?

好啊!

如果是别人来求合作, 李绮节可能还会犹豫,但是发出邀请的人是金蔷薇,她立刻举起双手,无条件同意!

她只大概记得几任帝王的更替次序, 什么经济形势,朝堂格局,两眼一抹黑, 什么都不知道。而金蔷薇却是个疑似重活一辈子的本土居民,说不定对方连哪年干旱、哪年洪涝、哪年粮食丰产都记得清清楚楚,有金蔷薇保驾护航,她完全可以优哉游哉、躺着赚钱!

简称躺赚。

李绮节喜滋滋畅想了一会儿,收回心神, 斜睨孙天佑一眼, “你不介意吗?”

前几天他还警告她, 让她小心提防金雪松, 今天怎么这么好心,替金蔷薇带话?

总觉得里头有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