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给她通风报信的李容惠,还是要照旧分享好吃的。
除了李容惠帮她做饭这个原因,更因为她和李容惠玩得还不错。
这事也是巧,她不会做饭原主也不会做饭,李容惠并不是她喊来帮做饭的,而是原主喊来的,于是她就继续顺延了原主和李容惠的协议。
知青围坐着吃晚饭时。
梁月桐还注意到陈春梅眼睛红红得,躲着她的视线不敢看她,一时觉得有点好笑。
人做错事了,总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陈春梅要哭不哭的原因也很简单,吃饭前梁月桐拿出一个肉罐头,一筷子一筷子分到除陈春梅之外的所有人碗里。
被分到肉的大家美滋滋,对梁月桐十分感谢,一边又想着活该了一个陈春梅,也是挺好的,毕竟让她们今晚吃上了肉罐头。
平时梁月桐大方是大方,但是绝没有给过肉罐头给她们吃。
于是众人吸溜吸溜的咀嚼声,飘香四溢的肉香味,彻底逼哭了陈春梅。
陈春梅摔下碗筷,哭着跑出厨房。
有人还嫌不够热闹,对着陈春梅喊:“别忘记你今天洗碗,记得回来啊。”
知青点的洗碗工作和做饭工作是分开轮流的,为的是不让本就因种地累得半死的人,回来还要做繁重的家务而产生更大怨言。
喊话人的声音不算大,就在大家以为陈春梅没有听见时,就看见陈春梅跑得更快了,于是众人哄笑一堂。
在座的知青们一边想着活该陈春梅嘴贱,又不动声色看了眼还在梁月桐。
梁月桐仿佛这一切与她无关,还在慢条斯理吃着饭。
知青们看到这一幕,更加觉得以后不能说梁月桐坏话,绝对不要也不能说。
他们下乡的,家里条件本就一般,没有家里可以依靠,凡事只能靠自己挣的那点工分,没有梁月桐给的各种好吃的,他们天天番薯粥吃得更加没滋没味。
他们又想了想自己,如果被其他人私底下说了坏话,大概率也不会像梁月桐一样明面上直接给下马威。
大家都还是想和平相处的,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没有亲人,能不惹事就不惹事是知青们一贯的作风。
知青里除了陈春梅那个不聪明的,其他都想和梁月桐搞好关系。
他们平时就占了梁月桐不少便宜,要是得罪梁月桐,那可一切都没有了。
众人各怀心思吃完这顿饭。
这段时间农闲,明天轮到梁月桐休息,她趁着知青点人不多收拾行李,抽出原主写的信,准备明天到邮局寄给原主家人。
原主的信是她发水痘那段时间写的,一共两封。
一封是寄到省城给梁家父母的,信很简短,就寥寥几句。
总结就是说梁月桐就算在红河大队死了,也不用梁父管,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原主对梁父的埋怨。
原主下乡那么久,她家里人陆陆续续寄了好几封信,随着信寄来的还有好几大包的东西。
这些东西也是原主能在大队里活得滋润的原因,从梁家人寄来的大包小包和许多钱、票来看,梁家人是真的很关心原主。
以梁家的实力来看,要留一个体弱多病的女儿在城里,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可偏偏这位受宠的女儿下乡了,还是带着对父母的怨恨下乡的。
这就让她百思不得其解。
梁家从省城寄来的信里没有交代太多,不知道是不是信里不方便说,那么多封信,没一封提到原主下乡的原因。
让梁月桐疑惑的也是这点,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受宠的原主下乡了。
第二封是寄到海岛军区给梁月桐大哥的信,这封信倒不像第一封信那样言辞激烈。
信里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