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名了。而捐款过多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他迟疑着说了自已的想法。“……这些年我们每年都会援建一所希望小学,又捐助了二百个孩子,对于咱们这新兴不到五年的企业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再多捐,明年的计划恐怕会受影响。”
他们本来计划明年要盖东三省最大的建材批发市场。现在手头已经有了地皮,就等最后的设计图纸出来。
宫建国此次来京,也跟这个有关。
林涵随手剥了个大虾放到壮壮面前的餐盘,她解释道:“捐图书馆这事不着急,我先跟你说一下,你心里有个数。你知道我是小城人,心里总想着能为家乡做点什么。小城现在看似繁华。但经济命脉掌握在俄罗斯人手中,若有一天对俄经济不景气,小城的经济不说瘫痪也差不了多少。”
“建工厂只能选适合的,那地方太小,资源又不多,带动不大起来。现在我的中成药公司倒是挺红火。还有农场都吸引了一批人过去,但还不够。”
“我准备和这些大学联合,建学校,或是请他们来建分校。以后大学生会扩招,越来越多。大专生,本科生,高职生,学生多了校舍肯定不够用。咱们出钱,跟他们打好关系,请他们去小城建分校。学生多,自然能带动附近的相关产业经济,小城本来就不大,进去几所大学分校,这城市就活了。”
林涵的想法很简单,整个小城市区没有京都大学大,一年分校能容纳个万八千的,几年就赶上小城的人口了。
人多了,自然消费就多了,消费多了,自然需要大量的店铺,自然就会繁华。
宫建国倒吸一口冷气,有些惊叹道:“你这计划可真是太大了。这样一来咱们投的钱可不会是小数目啊!”
是啊,小城太偏远,又太小,想让那些大学去投资,不容易。
哪怕全是他们出资,那些大学也未必愿意派老师成立分校,毕竟地方太小,不能吸引他们。
“我知道难,所以咱们才要现在开始筹划。”林涵举起杯,“你联系省城的,我已经让我小舅开始筹建幼儿师范,这个当地教委出面,省教育厅已经批了。这就是好的开始,我的初步目标是三年,三年内我们可以在省城找一家重点大学在小城建分校。宫大哥,这事可就交给你了。”
宫建国沉吟道:“省大怎么样?我听说省大的俄语系全国都很有名,正好小城需要这样的人才。”
林涵皱了下眉,她知道宫建军国说的是实话,不过她不想要那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学校。
她提了几点要求,“一要正了八经,而不是只挂名的分校。师资、校舍、软件硬件哪样都不能少。二,我们可以出钱联合办学。三,既然是分校就不能只有一个专业比如说,他们可以把高职生或是把大专生挪到分校,但不能只有一个俄语专业。”
“像外贸大学、商业大学之类的,师范学院那些都可以在当地建分校。”林涵笑吟吟的道,“先不用着急,这两年你先和各校先处好关系,该捐款捐款,不要舍不得。将来咱们小城还可以优先给他们提供实习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