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上我跟司戎的观点相对一致:
“(惩罚与否)是由我想要达成的目的,和我选择的措施、对于达成目的的有效性,来决定的。?”
“你想不想要于我而言不重要,这些疼痛之后,你能记得保护好自己,才重要。?”
(见于司戎和桑桑的番外【荒唐】)
训诫的目的不在于“让人痛苦”,即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痛苦”,最后的指向也应该是“改正”。
如果能达到“改正”的目的,过程中是否足够“痛苦”/是否剥离了“快感” 并不重要。
身体上的“快感”可以通过调整力度、项目(在可接受范围内、在安全限度内)进行控制。
而这里提到的心理上的“快感”,我不确定是否理解对了意思。
我理解的训诫带来的心理上的“快感”是:
“被在意、被约束、被牵挂,有人在看着我、有人对我付诸时间精力、有人相信我会成为一个更好的我自己。”
如果是这种“快感”的话,坦白来讲,没有避开的必要,因为这是训诫关系的立足点。
这种“温度”的倾注反而能让人填补内心的空缺,让人更有力量往前走。
我的理解里,训诫不一定非得是“严刑峻法”,训诫的本质是“让人拥抱更好的自己”。
“棍棒”无疑能驱赶着人往前走,但是爱与包容也同样能给人前行的力量。
并且后者带来的力量是更内源性的、更自发的、更能促进个人成长的。
再回过头来讲,“棍棒”之下如果没有倾注感情,跟虐待又有什么区别呢?那也就失去了“训诫”的本质了。
桑桑不单单恋痛,桑桑还渴求管束。
那些凶狠的不留情面的罚,不论身体上疼得有多凄楚,只要他感受到了在意,他就能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就像是他自己说的:“感觉心里被塞得很满的那种爽。”
我本人是不大认可“罚你会让你爽到,所以我不罚你”(这里的罚不仅仅代表揍人)的观念的,特别是纯粹用冷处理(用解除关系作为威胁、用冷战作为惩罚、用不理不睬不应对等等)来解决本就渴求关注的Sub/M/被动“索取关注”的状态。
这种处理方式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看到有饥饿创伤的人在暴饮暴食,就罚这个人不许吃东西,觉得“给你吃东西是对你的奖励,你越是想要吃、越是为了吃上蹿下跳,我就越不可能给你食物满足你”。
可是那些旷日持久的匮乏不会因为“冷处理”而被填补或是被治愈,表面上的“学乖”与根源上的“安全感充盈”之后的“安定”是有本质区别的。
我仍旧觉得,疼痛本身是不足以让人“成长”的,就算在疼痛逼迫下看起来“变成了大人”,也容易长出一颗摇摆不定、满是疮痍的心。在意和联结才能让人由内而外地成长起来。
就像是正文27彩蛋里,祁忻说的话:
“如果你感觉到自己仍旧急迫、仍旧不知满足,不必因此而惊慌。”
“你只是‘饿久了’、‘饿坏了’,慢慢来,等‘吃饱了’你就能学会‘知足’。”
所以苏苏面对这种“会爽到”的话,给的是“满足”桑桑的罚、是言语上的安抚。
而当桑桑一遍遍地确认了他被牢固爱着之后,他自然而然就会“安稳”下来。即便再有偶尔的心绪动荡,也有更多“讨要”关注的正当方式。
我不想写惶惶不安的爱、不想写“表面上”和谐相处的爱。
我希望他们能在这个编织出的理想化宇宙里,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安宁。
也祝大家幸福、安宁。
晚安,一夜好梦!
第6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