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厢,梁氏母女二人出来堂屋,进了东厢房。
厚实的棉帘子隔开了里外,方便说话。
梁氏在床头上坐下,拍拍旁边的位置:“坐吧。”
菱月依言过去坐下。
梁氏打量着女儿,摇曳的烛光映照着菱月姣好的面容,同样是坐在床头上,梁氏发现自己得抬起眼睛去看女儿,不知不觉间,女儿比她长得还要高了,真真是个大姑娘了。
梁氏心中感慨万端。
梁氏道:“今个儿我去了一趟清河坊,向许家的街坊打听了他家里的情况。”
这对菱月来说是个新消息,菱月低着头只管听着。
梁氏道:“许家住的是出三进的院子,家里使着三个仆人,家里养了一匹马,没有车。”
丈母娘挑女婿,第一样看的永远是家境。
许家这样的条件,对甄家来说自然是极好的。
梁氏接着道:“许家最大的就是许父和许母,他们生养了三个儿女,最大的是个姑娘,早就出嫁了。许大夫是老二,下头还有一个小弟,过了年才五岁。”
这是说许家人口简单,不像许多别的人家,家里一大堆的人口,新媳妇嫁进去就有两重婆婆在上头压着,另外还有许多伯母婶子的,人际关系复杂。
梁氏又道:“听街坊说,许大夫家里也没有乱七八糟的人。”
这是说许家没有妾室之流,家风清正。
梁氏接着道:“许大夫的父母听说都是和气人,和街坊们处得都不错。”
这一点对做儿媳妇的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婆婆,若不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儿媳妇可有的受。
梁氏把许家的情况一样一样都摆了出来。
菱月低着头没有做声,不过梁氏的话,她都听懂了。
梁氏不得不说,便是她打着灯笼一家一家的去挑女婿,只怕也难找出这样好条件的来。
这还没算上许大夫的好相貌,两个孩子站在一处那么般配。
梁氏现在真觉得人是得做点好事儿,要不是自家姑娘想方设法地为宁家丫头奔走,也不能结识许大夫了。
这话现在说还早了点,梁氏也就是想一想罢了,梁氏盯着菱月的脸,说道:“我把这些情况都说给你,你心里好有个数。现在你给娘一句准话,你喜不喜欢人家?”
菱月脑袋一直是低着的,闻言一对蝴蝶般的眼睫不由自主地颤了颤。
屋子里很安静,一时无人说话,梁氏也不去催她。
时光在这一刻拉得很漫长。
菱月能听到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声。
自从跟着梁氏进来,菱月一双眼睛只管往地面上看,终于,这双漂亮的眉眼慢慢抬了起来,和梁氏的目光甫一接触,菱月有些羞涩,一双眼睛却有着晶亮的神采。
菱月声音轻轻的,以问代答:“娘,那……那你觉得他这个人怎么样啊?”
***
同一时间,顾府内院荣怡堂。
给老太太请过安,从暖阁出来,顾七没有就走,而是在忙忙碌碌的堂屋里略站了站。
明日便是小年了,府里到处都是一片忙碌景象。丫鬟婆子们都按照上头的指派,忙着年前各种打扫整理和摆放器皿的活计。
荣怡堂里也不例外。
顾七在周遭扫视了一圈,没有找到想找的人。
从荣贻堂出来,晴叶提着灯笼在前头照亮,jsg外头天寒地冻的,晴叶缩了缩脖子,一心只想赶回梨白院。
顾七却站住了脚。
晴叶虽然不解,也只能跟着停下来,轻声询问道:“七爷?”
顾七吩咐道:“老太太这里有个叫菱月的丫鬟,就是上次赏她银子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