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获之事,如今赵弱秦强,您还敢想从秦手里不劳而获。韩国那么做是想把秦的注意力转移到我赵国身上,大王您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再说秦兵令行禁止,纪律严明,赵兵如何您心里有数,双方能不能一战,大王您自己想清楚!
这话赵王就更不爱听了,双方即是君臣,又是叔侄,吵架时知道对方的痛点在哪里,几乎不用思考便脱口而出:
“夫用百万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十七,何故不为?”*
意思很简单,你们用上百万军队,打了数年战,没打回来一座城池。如今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得到是七座,为何不要?莫非是担忧如此会显得你们更加无能?
赵豹见他心意已决,不再多言。
而平原君赵胜前些天还会选择耐心说服赵王,他的理由其实也很充分:
“上党在韩国人手里,依赵国与韩国的关系,那是赵国的天然屏障,自然无需忧虑。可此时赵国不接收,拱手送给秦国,那日后赵国可是要直接和秦国做邻居的!
有那样的邻居,大王怕是不得安寝。所以上党我们不要也得要!再说白拿的土地,我们不能只看弊端不看好处,接收上党对赵国的好处无需我再重复罢?”
但是眼下,他直接道:
“用兵逾年,未见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
依照他对这个侄子的解了,知道他想听甚么,那就直入主题,说他想听的,达成自己的目的最重要。
或许是冯亭那边又催了,或许是秦军那边蠢蠢欲动等不得了,赵孝成王终于下定决心接受上党。
另一头赵括家里,赵括问心腹门客:
“不是叫你们把人留住吗,我去应付个客人的功夫人就走了,是怎么办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