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奢觉得林评有大才,上能观测天时,下能肥田增收,文能教书育人,武能阵前斩敌,赵王得林评,定如虎添翼。
哪知年轻的赵王听完,只问身边人:
“此子是何等出身?”
身边人答:
“一游侠尔。”
赵王顿时兴味索然,为了给举荐人一个面子,勉为其难道:
“成日与粪肥打交道,何其腌臜?寡人只要见到此人,想起此事便胃口全无。
不是会种地吗,王宫无地可种,再叫他去学学种花,进宫做个内侍给王后种花罢,只远远地离了寡人和王后眼跟前,安安生生的才好。”
时下的内侍,有净身的,也有不净身的,但不论哪种,都不是马服君想要的答案。
可在很多人看来,赵王此举,已经非常抬举林评了。一介游侠出身,瞬间进入象征权力中心的王宫,说是一步登天也不为过。
花种的好了,照样光宗耀祖。
马服君觉得他好心办了坏事,不认为林玄会欢喜听到这个消息,于是从中斡旋,重金贿赂了王后,才使得王后帮着吹枕边风,最终让赵王赏赐了林玄几匹布帛,将此事轻轻揭过。
等送赏赐的人到了林家门口,林评才从毛遂先生歉意的解释里,明白究竟发生过甚么。
彼时,林评正在拜访一位历史学教授,这位教授对先秦时期的历史风俗尤为了解,他和对方聊的很尽兴,耳边是思庄转述毛遂先生的话:
“在赵国,普通人想出人头地,难如登天。”
第24章 一个邀请
林评从教授家出来时已经傍晚了, 太阳隔着雾蒙蒙的空气打在穿了短袖的胳膊上,有一种缓慢的灼热感,让他很怀念思庄那边毫无阴霾的天气。
“村长已经在带人收割粟米了, 方才跟我说明天就给咱家送来, 是让送去打谷场上我和月姮推磨去碾,还是堆院子里等你投递个打谷机?”
林评戴上墨镜, 发动车子去公司,放了轻缓的音乐:
“都不可行。”
“那怎么办,不能一直堆家里吧?我都说了让村民直接还粟米, 少还点都行。你偏让他们连杆带穗一起称重,还不是为了让他们少还,有区别吗?”
“月姮没告诉你吗?”
当然说了,月姮对林评的决定赞不绝口,认为林评御下有方, 端看此消息放出去,村民更加对林评死心塌地, 誓死追随就知道了。
“收买人心的小手段罢了。”林评说。
不擅长的领域, 思庄绝不嘴硬:
“那回头我让人直接拉去打谷场, 晒干用石碾子碾吧。”
“送回家,我另有安排。”
林评的安排, 就是他专门叫周哥找人定制的连枷。
周哥最近在公司忙的团团转,本想打发人给林评送一趟,林评拒绝了, 家里短时间内还是不要进去陌生人的好。正巧他今天顺路来取。
见周哥眼下厚重的黑眼圈,办公室浓重的黑咖味儿久久不散, 林评难得良心发现,劝了一句:
“身体要紧。”
周哥强撑着摆手:
“如果咱两注定有一个人要为生活奔波, 受工作的苦,我宁可是我,您保重身体安心做您的艺术家就好。您好了,我自然就好。”
要么说人的认知决定对待事物的态度呢,这边周哥把他当易碎的娃娃,另一头村民把他当无所不能的神。
桃村。
思庄和月姮在院中用连枷给粟穗脱粒。
据林评这些天的观察,村民将收割的粟穗带去打谷场摊开晒干,然后用牛马拖着石碾子在上面碾过,一圈又一圈,慢慢脱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