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2 / 2)

茶,催促道:

“说说,快说说!”

“说起来,这事依然和秦有关。彼时,秦先后攻占了我赵国的简和祁还不罢休,继续进攻,导致赵损失了两万余将士,才止住秦的进攻。

同一时间,秦兵分两路,前去攻打楚国。秦昭襄王忧心赵国接连失去两地后复仇,使得秦兵陷入危险境地,于是派遣使臣,约先王前往渑池会面,重修旧好。”

第23章 渑池相会,刎颈之交

林评知道渑池那地方, 他有种从缝隙中窥探历史的兴奋:

“原本是韩国领土,宜阳之战后,归属秦国。当时秦王主动约赵惠文王相见, 却将地点选在秦国境内, 可见诚意不足,威慑之意十足。”

可不是这个话嘛, 但彼时赵国刚吃了败仗,秦国却蒸蒸日上。赵惠文王应邀前去吧,害怕有去无回。不去吧, 又怕惹恼了秦国,惹得对方继续开战,于是找人商议。

到了这会儿,林评不得不说一句,赵惠文王在秦昭襄王面前, 当真是一辈子都没抬起过头。弱国对上强国,步步惊心呐:

“那种时候, 想来不得不去罢?不去便是直接示弱, 秦王看出这点, 只会更加肆无忌惮,赵国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正是这个道理!

赵王找人商议, 其实是想寻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既不得罪秦国,又能保全他自身, 不用前往渑池以身赴险。再不济,能得到朝臣支持, 派个有分量的使臣替他前去也行啊,总比直接让他在渑池罹难的好吧!

廉颇一阵苦笑, 告诉林评:

“身为诸侯,身为赵武灵王的儿子,没有先王半点胆识和谋略也就算了,若是连责任和担当也丢了,只想着自己偷生,不顾治下百姓死活,还配为王吗?”

“上将军!”

“廉上卿!”

“慎言!”

廉颇这番话说到了在场其他人心坎儿上,却也犯了忌讳,交浅言深的道理他该懂,不过是一时忘情。着实不该当着旁人的面讲出来,将来万一传出只言片语到赵王耳里,都后患无穷。

廉颇一顿,领了他们的好意,顺势扯开话头:

“当时我和蔺上卿商量后,明知王上想听到甚么,还是面对他的暴怒,劝他亲自走一遭,与秦王在渑池会面。”

林评心道,不愧是能在史书上留名的狠人。这举动在赵惠文王眼里,和两人强压着他去送死有何区别?若非朝中一时无人可用,怕是恨不能当场将两人处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