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陈设简单,一位白眉老僧正坐在蒲团上煮茶。

“坐。”老僧头也不抬,枯瘦的手指点了点对面的蒲团。

茶壶嘴冒出袅袅白气。

姜窈将朱漆竹签双手递过去,轻声道,“师傅,劳烦帮我解一下这个签文吧。”

老僧这才抬起头,露出一双浑浊却精明的眼睛。

他接过竹签,眯着眼看了半晌,突然“啧”了一声,“这什么玩意?”

姜窈一愣。

“现在的签文写得越来越不像话了!什么‘浮云散尽月华明’,这不废话吗?云散了月亮当然亮!”只见老僧把竹签往矮几上一拍,吹胡子瞪眼,“还有这‘旧燕归巢认故楹’,燕子不认家门难道还能认茅房?”

“......”

姜窈准备好的满腹疑问顿时卡在喉咙里。

这跟她想象的能看破天机的世外高人形象相差也太远了!

“说吧,我那徒弟收了你们多少钱?”

“二两银子。”姜窈老实回答。

“什么?!”老僧猛地拍案而起,茶壶盖都被震得跳了一下,“怪不得把你框我这了,平时收别人都是五钱银子。”

他看了一眼桌上,一把抓过茶壶,给姜窈倒了杯茶,“喝吧,就当你买了这杯茶。”

姜窈捧着茶盏的手一抖,茶水差点洒出来。

这什么茶?

敢卖二两银子?

她低头一看,只见茶汤澄澈透亮,不似寻常茶叶,倒带着一丝清冽的梅香。

“这是......”

“后院老梅树上结的雪芽。”老僧得意地捋着胡子。

“......”

听着不像是值二两银子的样子。

姜窈放下茶盏,起身微微一礼,“多谢师傅的茶,我还有事,先告辞了。”

那二两银子就当是捐了香火钱吧。

老僧也不挽留,只是笑呵呵地摆手,“去吧去吧,后院的白梅开得正好,年轻人该多去看看。”

待姜窈踏出禅房,老僧才慢慢收起笑容,他低叹一声,将茶盏倒扣在案上。

“这次,你们还是相遇了啊......”

......

姜窈沿着青石小径走到后院,远远就看见谢余年正站在一棵古树下。

日光透过稀疏的枝桠,在他玄色大氅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那是一棵挂满红绳的姻缘树,枝头系着的无数绸带在风中轻轻摇曳。

很唯美的画面。

如果不是他身旁还站了个战战兢兢的小僧的话。

“在看什么?”姜窈走近问道。

谢余年抬手,修长的手指指向树上随风轻扬的绸带,声音低沉,“这些,有用吗?”

俩人的视线齐齐望向一边的小僧。

小僧哪敢说这些不过是招揽香客的噱头?

喉头一紧,额头渗出细汗,他只得双手合十,硬着头皮道,“施主,心诚则灵......”

“你要不要挂?”谢余年偏头,看向姜窈。

姜窈抬头望向那棵挂满红绸的古树,初冬的阳光透过枝桠,在红绳上镀了一层金边。

她的目光不自觉地飘向身旁的谢余年。

她的姻缘......

不就在身边站着吗?

这个念头一起,姜窈只觉得耳根发烫,脸颊像被火燎过一般。

她慌忙低下头,盯着自己袖口露出的那截绯色衣缘,轻轻点了点头。

谢余年从袖中取出一锭银子,递给小僧,“有多少,全给我拿来。”

小僧瞪大眼睛,捧着银子的手微微发抖,这足够买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