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秀才娘子交好,生怕人家不肯收下她那个蠢笨如猪的弟弟,又怎么会不答应?
她只是粗粗读过三字经,便能记住全文,还是耀祖回家温书时候她跟在旁边学的。秀才娘子姓苏,人称“刘苏氏”,她便给自己起名“苏文”。
她不想再继承原本的姓氏,她姓苏,名文。
后来她在苏娘子的帮助下,学到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却不想惨遭饥荒她险些被卖了,却又侥幸跟在难民堆里,逃了出来。
“为何以此为名?”
“民女也想识文断字,做一个文化人。”
“起初,我以为是文静贤淑的文,”璟瑄沉思良久,缓缓道:“如今看来,说不得你有封侯拜相之潜力。古来君王臣子,莫不是求一个“文”字作为谥号。”
文之一字常常被用于帝王与名臣谥号中,唐宋时期,单谥“文”字为最高,如王安石,朱熹,谥号都是文。宋之后以“文正”为最高。
璟瑄的直觉告诉她,眼前的农女苏文,担得上这个名字。
“卿之才华心性,吾甚喜。”璟瑄努力扮作一个主公应有的样子。
她抛出了自己的橄榄枝:你愿意当我的谋士吗?
后来,纵使已经功成名就,多少人拉拢她,苏文都未曾背叛璟瑄。
垂垂老矣之际,她又想起那一天,伯乐发现了本应“平平无奇”的她。前半生的颠沛流离,化作一颗火种。
古来帝王将相求得,她苏文如何求不得?
她苏文,便要做那个,配得上这个名字的人。
当然,那是后话,此时的她,还只是被璟瑄的大饼镇住的少女罢了!
璟瑄也不知道,她随口灌下的鸡汤,日后真的成就了一代名臣……
第10章 雅者,正也:你小子真他娘的是个人才 ……
又是一场冬雪,转眼已近年关。
簌簌鹅毛落地,仿佛是将许多事情都掩盖起来,满地都是无边无际的白。
胤禛治理河道尚未归来,德妃娘娘遣人问了多次,还送了信去安徽。
这倒是破天荒头一遭:前些年四爷没少出门办差,哪次德妃不是象征性地过问一二,怎的这次如此慈母心肠?
约莫是十四爷也跟着去了,一应事务又由四爷统领,永和宫才急急忙忙关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