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1 / 2)

秦远点了点头:“那倒确实,自从你去找了他一次,后面确实有个好官的样子了。公主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分明前几次见面,此人还像个泥鳅,滑不溜秋的。现在见了璟瑄,却如同老鼠见了猫。

……

璟瑄终究是没有说出口,她其实真的是“以德服人”。

“武德”怎么不算是“德”呢?

*

紫禁城。

又一次朝会。

康熙皱着眉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福安公主离京已有数月,”李明玉竟是蹦跶到了现在,“却并未动身。”

“莫不是有什么内情?”

这次,周围的大臣们也深以为然。

哪怕他们面上不动声色,其实心里都是这样的想法:

福安公主莫不是怕了?

昔日夸下海口、立下军令状,现在却借着造船的由头,龟缩在威海卫。

她还美其名曰“蒸汽动力”,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难道大清从前没有这劳什子动力,便不能打仗了吗?

李明玉更是在心中痛快地骂着:“依着我看,这福安公主必然是被那海上的风浪与倭人的凶名吓到了。”

一个小妮子大言不惭,以至于现在肝胆俱裂、魂不附体,再也不敢去打东瀛了。

更有甚者,翰林院众人,不知从何处得到了秦远也去了威海卫的消息。

他们把这位昔日的同僚,更是往耻辱柱上钉。

御史们不敢再惹恼璟瑄,便也不敢参奏秦远,以至于攀扯上璟瑄。

但他们用了更加不入流的手段

一时之间,流言蜚语甚嚣尘上,关于探花郎弃官随公主的风流话本遍布整个京城,甚至传到了江南。

当然了,胤禛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进宫奏请了康熙,将这股歪风邪气禁了下来。

但民间还是流传着不少福安公主与探花郎之事。

当然了,璟瑄此时并不知道这些,她只是在纠结下一步的计划。

到底是按照原计划,以经商为借口,还是直接开炮?

“若是直接攻打,岂非是师出无名?”说话的是十三阿哥胤祥。虽然训练辛苦,但此时的他比在草原更加挺拔,似乎整个人都有了精气神。

璟瑄笑笑,其实对扶桑国出兵,由来已久。

唐朝白江口之战后,将东瀛打服,此后他们一直心悦诚服,并先后派遣十几批“遣唐使”到唐朝学习文化。

到了元朝,忽必烈两次东征,却以失败告终。

明朝时期,日本欲借道朝鲜,进攻大明。丰臣秀吉曾言“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素志”。

于是明朝援军入朝,将扶桑国入侵的军队彻底击垮。

“扶桑国狼子野心,又与我们不睦已久,之前更是多番骚扰我们沿海地区的子民,”璟瑄怒骂道,“对付此等无礼义廉耻的小国,我们可是太‘师出有名’了。”

“是极,公主说得对!”这迫不及待地大声赞成的,便是年羹尧。

他不止没有像史书上一样飞扬跋扈,甚至处处对璟瑄恭敬有加,还替她敲打了不少军中的浮躁之人。

十三阿哥胤祥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临行之前,四哥叮嘱早就要对此人多加关注,言语中不乏防备之意。

可他这几日看下来,此人不仅是才华横溢,于练兵一道也颇有见地。

倒是个人才。

年羹尧身着一身铠甲,意气风发道:“那东瀛小国从根子上便是那不听话的狗!‘强必盗寇,弱必卑伏’【1】,说得便是他们。”

秦远也赞同道:“对付他们,光靠拉拢是无用的。必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