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大舅父会先想法子帮你们把头面赎回来。”
有了尤大牛这句话、妙儿兄妹心里立马踏实了许多,虽然妙儿兄妹并不想靠尤大牛赎回头面。但尤大牛把话一说、他们心里总归是有了个底,也晓得了最坏的打算不过是欠尤大牛人情和银钱,而只要肯用心肯干,欠的人情和银钱总归会有还清的一天……
于是取了头面后,为了安全起见,尤大牛亲自陪着妙儿兄妹再进了一趟城,一路打探、最终寻了一家口碑名声都不错的典铺。
这妙儿穿越到北宋也有十一个年头了,但却是头一次进典铺,于是还没进门妙儿就忍不住好奇的四下打量只见那典铺看起来和寻常的铺着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是别的铺着都是铺门打开,典铺的铺子门上却挂着一张毡布帘子,帘子上头写着个大大的“典”字!那块厚重的毡布帘子遮住了铺子里的情形,给人一种神秘的隔世之感。
掀了帘子进了铺子后,妙儿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高大的柜台,那柜台上面竖着一排小栅栏、只在栅栏上开一个小窗,看起来有点想现代早期的银行窗口。小窗口后坐了一个有着花白胡子的老掌柜,尤大牛一见那老掌柜就率先把身子探过去,开口问道:“老掌柜,赤金的头面一套能典多少银子?”
那老掌柜先是眯着眼打量了尤大牛一眼,见他一身布衣、做庄稼汉打扮,不免有些小瞧了他、以为他最多也就来典几套衣裳,因此有些爱理不理的答了句:“得看那套头面的成色如何。”
老掌柜的怠慢让尤大牛有些恼火,语气也立时变得冲了几分:“都说了是赤金的头面,那自然便是足金打出来的,这有什么好看的!”
“那也得先瞧瞧物事打小、样式什么的,你不把物事给我瞧瞧,我怎么给你定价?”老掌柜头也没抬的答了句,一手拿账册、一手飞快的拨弄着一架算盘,自顾自的算起了账来。
妙儿见尤大牛似乎更加恼火、一副想冲老掌柜叫板的模样,赶忙使了个眼色让张三郎拉住尤大牛,自个儿则笑着把手里的小布包打开,小心翼翼的拿出尤氏留给她的那套头面,一边拿得高高的给老掌柜打量、一边不紧不慢的问道:“我们想典的就是这套头面,老掌柜你尽管仔细瞧瞧,瞧好了给我们开个价就成。”
那老掌柜见妙儿笑容满面且语气和善,总算是放下手中的活计、眯着眼仔细的打量妙儿手中那套头面,见果然是足金打造的、样式也算精细,于是捋着下巴那把山羊胡思忖了一会儿,对妙儿比了一个手指头:“一百贯钱。”
妙儿还没答话,一旁的尤大牛就先跳了起来:“一百贯钱?!你坑人啊!价钱压得这般低,我们不在你这里典了!”
尤氏留给妙儿的头面一套有好几件呢,且还件件都是足金打造,因此就算拿来贱卖了也不能只值个一百贯钱,怪不得尤大牛当场就被气得要拉妙儿离去。
妙儿知道一百贯钱也就是一百两银子,心里也觉得低了一些。但妙儿觉得没和老掌柜砍价就走有些太着急了,于是妙儿一面出声让尤大牛稍安勿躁,一面不慌不忙的对老掌柜说道:“掌柜的,你这价钱压得也太狠了些了,你出这个价钱、可就有些不诚心了!你若真想收下我们这套头面,就爽快点给个实在点的价钱,不然我们可就换别家典去了……”
那老掌柜其实也很想收下妙儿手里那套头面,毕竟收穷家小户人家的物事,可比收那些大户人家的人为了救急、临时拿出来典当的物事要赚钱多了这大户人家手头一时不便、或是临时遇到什么突发状况,大多会拿些金贵些的物事上典铺典了救急。这样的人家回头等手头转开了,大多都会把物事赎回去,典铺也只能赚点子利息钱。
而像妙儿几人这样出身穷家小户的小老百姓,典期到了、拿不出银钱把物事赎回去的可是比比皆是。而期满不赎、典铺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