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戴好挂在窗下的竹篮子里取了块熏肉,按在砧板上细细切成片;
切完熏肉妙儿紧接着又取了一小块姜,待姜切成细细的黄丝后,妙儿才放下刀又从米缸里勺了碗白米,淘干净后泡在了热水里,打算待会儿和熏肉、姜丝一起闷个砂锅饭。
淘干净的白米在热水里泡了大约一刻钟后,妙儿便取了一只小砂锅架在泥砌的小炉灶上,倒米前先取了块肥猪肉擦了擦锅壁、让锅壁能沾点儿油,随后再把泡好的米倒进锅里,加水,烧开,然后夹出炉中几块木柴,调成小火,慢慢的闷着;
等到米饭闷到七、八成熟了,妙儿才揭了盖儿往砂锅里加了厚厚的几片熏肉、撒上切得细细的姜丝,最后再打上一只鸡蛋、料加齐了后妙儿利索的重新把盖儿盖上,只留两块木柴在炉里燃作小小火苗,继续闷饭。
妙儿把稀饭和咸饭都一并做上后,趁着这两个主食还没做好的功夫,又切了一块猪肉、捣了一小碗蒜泥、削了两条黄瓜、洗了一把白崧,还抽空把特意加菜,买回来的鱼给拾掇干净了,打算待饭烧得差不多了,就动手做蒜泥白肉、黄瓜炒肉、红烧鱼并醋溜白崧。
妙儿偷偷的跟着刘婶学了厨艺后,才晓得原来宋人炒菜的方法和现代人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宋人炒菜不放盐!且一般的小户人家,也因油是金贵的物事而做菜时很少放油,最多也就是拿块肥猪肉擦一擦锅底、沾点油腥味儿就算是放过油了,并且那块擦锅底的肥猪肉还会反复的使用!
而宋人炒菜之所以不放盐,乃是因盐在食物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历朝历代的朝廷都把盐当做课以重税的对象,北宋朝廷亦是如此,因此宋人才会觉得炒菜放盐是一种十分奢侈的行为……
当然,食不能无味,宋人虽然舍不得往菜里放盐,但“酱”朝廷是不征收重税的。因此宋人便喜欢用酱做出各式各样的菜式来,许多北宋有名的菜肴都是沾着咸浓的酱来吃的例如后世十分有名的,由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发明的“东坡肉”、“东陂鱼”等美味菜肴。
第十四章 妙儿下厨(二)
与北宋相比,盐却是现代菜肴必放的调味料之一。因此妙儿穿越后对那些沾了咸浓的酱的菜肴,吃一、两次还觉得挺新鲜的,可天天都吃、她很快就觉得不习惯了。
这让妙儿从小就盼望着吃上一回放了盐炒的菜,并且妙儿还眼巴巴的垂涎前世的各种美味菜肴近十年了,垂涎到这第十个年头时,妙儿已不再想吃什么让人流口水的美味菜肴了,只想着痛痛快快的用油、用盐炒一回菜来吃个饱!
因此妙儿这回难得有机会大显身手,炒菜时她自是痛痛快快的按照现代炒菜的习惯,使劲的从盐罐子里挖盐洒到菜里。这种炒法的特别是,菜色和菜味不会被咸浓的酱味所污染,能够让菜肴很好的保持色香俱全、原汁原味……
因此当妙儿把蒜泥白肉、黄瓜炒肉、醋溜白菜,并香喷喷的红烧鱼端上桌时,张大郎几人俱是大开眼界,并都一副垂涎三尺、恨不得马上大快朵颐的表情,让妙儿见了心里有了小小的得意和骄傲这下他们该知道她的厉害、不会再小瞧她了吧?
待妙儿把故意熬得稀稀的菜粥、和香喷喷的砂锅闷饭盛上桌后,性急的张三郎马上迫不及待的抢先夹了一筷子肉、一口塞到嘴里嚼了起来,哪知张三郎才嚼了几口、就很不给妙儿面子的一口吐了出来,只见他端起碗大口、大口的灌了几口白粥后,才一脸哀怨的吐出三个字来:“咸死我!!”
“很咸?”
妙儿见状一脸不信的自个儿夹了块肉片放到嘴里,那肉片一入口妙儿差一点就条件反射的把它吐出来看来是太久没吃盐了,让她刚刚炒菜时因为心里怨念,一下子放了太多盐了!
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厨艺和面子,妙儿故意装出一副若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