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真要嫁给徐四郎,妙儿觉得那时候再考虑和想对策也不迟……
尤氏自是不晓得妙儿心里的盘算,她只因妙儿的话而感到十分欣慰,于是一回到张家,尤氏就率先把这件事告诉了张老爷子。张老爷子对妙儿的亲事本就不太关心,因此只略微问了尤氏几句、便点头准了这门亲事。
张老爷子点头后,尤氏才象征性的通知了张光一声,这徐天光乃是张光的好友,张光自然也不会反对这门亲事了。
因此接来下来尤氏便开始忙着筹备妙儿定亲一事,徐张两家也按照北宋闽地风俗,先是起了草帖子走了个过场,两家相互允许后再起细帖子,写明家中上下三代人的名讳,议亲之人的身份、田产及官职之类。
因徐家还未分家、徐四郎也还没分到应得的田产家产,加之徐四郎如今才九岁、前途未明,因此最后两项田产、官职之类俱是空着,妙儿的妆奁要根据徐四郎今后的身份来衡量,因此眼下也暂时控制。因但凡定娃娃亲的人家都是这样,因此徐张两家对这一点都没什么异议。
起完草帖双方交换细看过后,紧接着徐家要备一担子许口酒,以花络罩着酒瓶,并饰以大花八朵、彩色罗绢或银白色的花胜八枚,还要用些花红缠系在担子上。此举宋人称之为“缴檐红”,是男女定亲、男家需送与女家之物。
女家接受男家送来的那担子许口酒后、必须按照规矩回礼,取许口酒酒瓶二瓶,内盛入淡水、并放入活鱼三五条,筷子(箸)一双,备齐后送与男家,此举宋人称之为“回鱼箸”。
走了前头这几道仪式后,接下来徐张两家便凑到一块儿,商量什么时候下小定、什么时候下大定,以及徐家是不是要亲自相看媳妇儿等事宜。
这妙儿和徐四郎眼下都还小,因此下定自是不着急,加之妙儿比徐四郎小了四岁,因此徐张两家商量过后、决定等妙儿过了十二岁再逐一下定。至于相看媳妇儿,眼下妙儿还小、看不出张开后的模样,因此自然也就暂时不用相看了。
虽然徐张两家定的是娃娃亲,可要操办的琐事却也有不少,加之随后便迎来了繁忙的年关、两家都要忙着筹备过年的大小事宜,因此这门亲事一直拖到正月过后、双方彼此交换了定亲信物,事情才算是办妥了……
也就是说,妙儿最终在六岁这一年,和十岁的徐四郎定了亲,两人成为了未婚夫妻。
而尤氏安排好妙儿的亲事后、才彻底的松了口气,心想只要两个大儿子和妙儿今后能够过得好,那年纪最小的幺儿、张四郎就可以依靠他们了。因此尤氏并没有替张四郎安排好以后的路,毕竟张四郎今年才三岁,尤氏就是想安排也安排不了多久,还不如索性把他托给兄姐照顾。
哪知张家却突然出了一件大事,打乱了尤氏的计划、让她不得不也替张四郎操了一番心……
话说张四郎被张大郎接回家后,就被尤氏强行留在了身旁。初始张老爷子和张光都有些不悦,担心张四郎会克死哪个亲人,或是给家里带来厄运。不过尤氏提出张家要是不养张四郎,她就要把张四郎送回尤家给娘家人养,张老爷子怕被人取笑说连孙子都养不起、要让媳妇儿的娘家出力,于是最终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尤氏把张四郎留在身边。
所幸的是这年一过完、张四郎也就三岁了,算是平平安安的度过命最硬的头三年,此后也得以继续留在张家、不必再送去穷亲戚家寄养了。
第一百零二章 过继四郎
小儿子得以常伴身旁、不必再分离,尤氏心里自是十分高兴,哪知尤氏还没高兴个几天,张光就突然寻上了她、开口就提出要把张四郎过继给四房张祖的遗孀杜氏!
张光还说这件事张老爷子已经同意了,于是尤氏一听说怀胎十月的儿子要被过继给四房,当下就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