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 / 4)

给了四个儿子,让他们今后传给嫡长子、再由嫡长子传给嫡长孙,如此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因此张家四房媳妇儿的手上,都保管着一块一模一样的玉佩,这四块玉佩从外表上看几乎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张老爷子当年分玉佩时,特意请了位手艺了得、专门做珠宝首饰的工匠,在四块玉佩上分别刻上了“光宗耀祖”这四个字,以此来作为区分。

而巧娘先前塞给尤氏的那块玉佩,不但和张家的祖传玉佩一模一样,上头还刻了个“耀”字,可见巧娘手上的那块玉佩、极有可能是三房手里那块玉佩!

也正是因为如此,尤氏接了巧娘的玉佩后才会面色微变,也正是这个极有可能是张家祖传玉佩的物事,让尤氏最终决定把巧娘买下。因此从泉州城回村子的路上,尤氏也已经率先把这件事琢磨了一遍,心里有了个大概的答案后,她才会顺着妙儿的心意让巧娘暂且留在张家。

且先不说尤氏琢磨出了什么答案,却说马氏接过尤氏手里的玉佩细细的看过后、脸色立马大变,因为心虚和慌张、说话也变得有些不利索:“这……这块玉佩,大嫂是从哪儿得来的?”

“我今儿进城去了一趟牙行,想从那儿买个小丫头回来,没想到却遇到一个从武夷山千里迢迢到泉州府来寻亲的小丫头,那个小丫头很是机灵……”

尤氏很快就把在牙行里发生的事,以及巧娘和她说的那番话一五一十的转述给马氏听,而马氏听到最后脸色已是一片沉重,眼底也有着十分明显的不悦,像是巧娘的出现让她很不高兴,又像是尤氏多管闲事的把巧娘带回来、让她十分不悦。

而尤氏才想不管马氏心里是怎么想的,身为当家的大嫂,她只一语中的的问了尤氏一句:“三弟妹,当年我因生三郎而元气大伤,随后大病了一场、有段时日一直卧床不起。因此当年的事我也不是十分清楚,只隐隐约约听说二郎在爹的安排下、和一户人家的小娘子定了亲,具体是和哪户人家定的亲我却不晓得……”

“因此眼下我只问你一句这块玉佩当年是不是送给了二郎的未婚妻当定亲信物?否则它绝不可能流落在外。”

原来张二郎早在二岁时,就在张老爷子的授意下,和张老爷子的一位老友家定了亲。只不过那位老友后来因某些缘故搬离了矮岭村,后来听说搬到别的地方后又遭遇了某些变故,到最后也慢慢的失去了联系,只听说似乎已经家道中落、家境也大不如前了。

也就说如果巧娘说的都是实话,她给尤氏那块玉佩、也的的确确是她母亲去世前留给她的,那巧娘就很有可能是张二郎的未婚妻!

而身为张二郎的娘,自个儿的儿子有没有定过亲、马氏自是一清二楚,且这件事是张老爷子做的主、马氏就是想否认也否认不了!

不过这马氏的眼睛一向都是长在头顶上,且她生性贪钱爱占小便宜,因此给张二郎物色合适的媳妇儿时、她也只看得上大户人家,那些穷家小户她一律看不上。当然,巧娘家还没落败前,也算是大户人家、否则当年马氏也不会抢着给张二郎定这门亲事了。

第五十八章 陈年旧事

只不过今非昔比,眼下巧娘家既已落败、那马氏自然是瞧不上她了,因此马氏听了尤氏的问话后,一边盯着那块玉佩看、一边飞快的转动起脑筋来,很快就想出了一番说辞:“大嫂猜的没错,当年二郎和江家定亲时,的确是按照爹的意思、把我们这一房的祖传玉佩送去江家,算是两家的定亲信物……”

“不过这事情都过了这么多年了,那江家搬离村子后渐渐的也和我们断了联系,这些年来我们也一直没他们家的消息,谁晓得他们家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还有那拿着这块玉佩的小娘子,谁晓得她是不是真是江家的闺女?指不定是哪个下人偷了主人家的玉佩,冒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