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1 / 4)

那个本土百姓说完把头扬得高高的,似乎正在等候妙儿一行人感谢他的提点,可惜妙儿最瞧不起这些因生长在大城市、就比别人多出一股优越感的“城里人”……

于是妙儿直接无视了那个“热心”介绍的本土百姓,径直拉着巧娘指着几座跨河城门上悬着的铁窗说道:“我猜那些铁窗到了夜间便会放下来,用来阻止一些船只深夜由水路进城,否则这宵禁可就失了作用。”

妙儿猜的一点都没错,东城的东水门乃是汴河下流水门也,其门因跨河、所以有铁裹窗门,遇夜铁窗如闸垂下水面,两岸各有门通人行路,出拐子城,夹岸百馀丈;次则曰“新宋门”;次曰“新曹门”;又次曰“东北水门”,乃五丈河之水门也。

西城一边,其门有四从南曰“新郑门”;次曰“西水门”,汴河上水门也;次曰“万胜门”;又次曰“固子门”;又次曰“西北水门”,乃金水河水门也。

北城一边,其门有四从东曰“陈桥门”(乃大辽人使驿路);次曰“封丘门”(北郊御路);次曰“新酸枣门”;次曰“卫州门”。

新城每百步设马面、战棚,密置女头,旦暮修整,望之耸然。城里牙道,各植榆柳成阴。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库,贮守御之器,有广固兵士二十,指挥每日修造泥饰,专有京城所提总其事。

进到内城一路慢慢的走到繁华地段后,妙儿才算是真正见识到京都的繁华和热闹,一双眼更是立马觉得不够瞧了只见长街两旁店铺林立,有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百种圆药铺、梁家珠子铺,以及卖京城时行的纸画花果的铺席,叫人看得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紧接着妙儿一行人走到了浚仪桥之西,一抬头便瞧见了那鼎鼎有名的“开封府”!过了开封府入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是百姓住的屋舍。

州桥一带则依旧是一片热闹、人来人往,堆着琳琅满目货物的店铺一间挨着一间有车家炭、张家酒店、王楼山洞梅花包子,以及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鹿家包子、薛家香药铺等等!

妙儿一行人一会儿盯着那曹婆婆肉饼看上半天,一会儿又被街边那熟羊肉铺散发的香味给吸引过去,这连着看了几回后、妙儿一行人马上就嘴馋得紧,只能加快脚步往下走去,免得被那些香喷喷的吃食给勾得挪不动双脚!

第二章 亲戚失信

妙儿一行人一路打探着走到了州桥附近后,张三郎便出言催促道:“大哥,快把表叔公写给我们的信拿出来,看看上头具体写着的地方是不是这里!”

原来尤家正好有一房远房亲戚在汴京城做小本生意,且早早的就在汴京落了脚、算是对汴京较为熟悉之人。因此妙儿兄妹临出发前在卢氏的牵桥搭线下,给这位远房亲戚写了一封信,询问到了汴京城后能不能暂且前去投靠他几日,并打算请那位表叔公帮着他们在汴京租房落脚,或是帮着出个主意、让他们做个小本买卖。

那个表叔公当时十分爽快的回信说没有任何难处、一切都包在他身上,因此妙儿众人才会一进了汴京城就拿出表叔公写的信,照着上头写着的住址一路寻了过来……

因此张三郎催促的话音一落,张大郎就赶忙从包袱里取出信来,展开后细细的瞧了一眼、再抬头看了看身边的店铺,才指着拐角处一间铺子、用肯定的语气说道:“表叔公说他们一家住在州桥附近,具体是在一家名为‘史家瓢羹’的铺子背后那条窄巷子里,表叔公信上说的那家史家瓢羹铺可不就是眼前这间!”

张大郎话音才落、妙儿一行人便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拐角处有着一间专门卖瓢羹的铺子,名号也和信上写的对得上!于是妙儿马上高高兴兴的说道:“那我们赶紧到背后的巷子里找找!对了大哥,表叔公说他们家在第几间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