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1 / 2)

“三位小友你们来了……怎么还多了个孩子?”

董竹看着周槐身旁的余乔愣了一下,杨无间眯起眼,倒是没看出他这惊讶里有假。

这么说,董竹是当真没见过余乔?

“这孩子聪明机警,又有几分家传的功夫傍身,本来是要送上山来做剑童的,但是,我们算和他有几分缘分,杨姑娘也不愿他再涉足江湖,便想着将这孩子过继给她的远方亲戚了。”

周槐当然不傻,说是顺道收了个小厮,却是只字未提那封信的事。

“这般也好,许多剑童即便上山学剑,成年后亦是要下山去的……这江湖中也就只有些虚名,又有什么值得留念?”

董竹为他们斟茶,又从袖中拿出一柄木剑放在桌上,此剑虽非铁铸,但细处雕工精湛,不难看出,是一件礼物。

杨无间眼毒,已看到了剑柄上的赠董路三字,问道:“这是,令公子过去的……”

“是他的生辰礼物,那时他还拿不动铁剑,又吵着要学些山上的剑招,我便给他用木头雕了一把,他天天拿在手上练剑,一直到他能拿的动铁剑为止。”

董竹叹了口气,提起往事,脸上露出几分疲惫。

“董路的娘在他出生时便过世了,临去前让我一定要好好照顾他,我自然答应。从小,他在这山上,要吃的,要用的,我无一不给,而这孩子也算争气,天资聪颖,用木剑时便已练会了整本无量剑谱,后头又吵着要学青雨剑法,我本想着等他再大些就传他,谁想……”

董竹轻轻握住木剑,在此时此刻,只是个悲戚的父亲。

江湖都传,青雨剑法一共十三式,但纵是董竹座下最好的弟子也只练到第九式,距第十三式“长风贯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然而,倘若董竹的儿子董路还在,以他的天赋,青雨剑怕是早就有了传人了。

见状,杨无间道了句“前辈节哀”,又问道:“我们去往后山时发现那里有许多给江湖侠客提供的清修之所,不知,当年山上是否也有别人在?”

“我让你们来便是为了此事。”

董竹苦笑道:“那日庄中事物繁多,我也不愿再去后山那伤心之地,这两日叫三位小友毫无头绪地四处奔走,心中实在是过意不去,今日便与你们详说。”

随即,他说起了十五年前的那一日。

最早发现剑童们不见的,是管房弟子。

上早课时,有四人未来剑场,管房弟子回房查点,才发觉董路和其他三名剑童都不见了踪影。

本来以董路的身份,便是管房弟子也不便对他多加管教,时间一长,董路便更加任性妄为起来,同几个朋友常在熄灯后才回房,管房弟子也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过去毕竟从未发生过彻夜未归之事,管房弟子当即慌乱起来,立刻便通报了七剑,开始搜山。

十五年前兵乱刚止,许多在山上清修的侠士都下山赈灾寻亲去了,后山的人很少,一共只有七八人,且都住在南山的练剑场一代。

原因无他,只因就在事发几日前,后山有一位名叫余冬雪的侠士忽然因热疾暴毙而亡,因担心是疫,医修便建议人都搬去了南山。

当日,搜山弟子问遍南山所有人,无人见过那四名剑童,为自证清白,那些修士甚至将全部行李都拿出供他们检阅,但其中也不见任何属于剑童的物品。

如此一来,就只剩下了一种可能。

董竹叹了口气:“之后,我们将万剑窟仔仔细细搜了许多遍,却没有任何痕迹,这时我想起,万剑窟本是北襄留下的矿场,地形复杂,最深处恐怕一直通向山外,于是便担心有外人从那些洞窟进到山中……毕竟,那段时日又是兵乱,又是长生宫,剑庄中琐事太多,也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