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倒是长寿,如今已有七十岁,身子骨不如以前,皇上便留他在京养老。
若王熙瑾他娘真是燕王走丢的女儿,这京城怕是要起一番风波。想起精神头尚足的祖母,也是当今圣上的姑母,安元峥叹一口气,最终还是提笔写信,罢了,自己都被赶到安里县了,还操什么心,让父亲这些老狐狸烦心去吧。
53. 第五十三章 镇国公坐在书房,拿过安……
镇国公坐在书房, 拿过安元峥让护卫送回的书信,“那小子又闯什么祸了?”
护卫一顿,面无表情说道:“少爷让我跟您说, 他找到燕王爷的外孙。”
镇国公点点头, 突然身形一僵,不可置信抬头问道:“找到谁?!”
“燕王爷的外孙。”护卫大声回答。
镇国公觉得眼前一阵恍惚, 甚至有些呼吸困难。他颤抖着双手打开信,从头到尾看了三遍, 才平缓下心绪。他站起身,在书房来回走动, 眉头紧锁。不孝子虽然经常闯祸,但这种大事还是谨慎的,既然他这么说, 这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镇国公只觉头痛,燕王早年立下汗马功劳, 先皇也并无猜忌之心, 赐其封地于陇州。但燕王孤家寡人一个,便常年留京,甚少插手地方事务。李氏一族不是没动过让燕王过继的心思,但皇上不允, 燕王无意, 二人联手压下去了。
若是燕王外孙消息传回京城,怕是不少人要蠢蠢欲动了。
镇国公犹豫片刻,长叹一声, 还是问过娘的意思再做决定吧。
大长公主此时正躺在榻上,与黄嬷嬷念叨这让人难以放心的弟弟,“我年岁不小, 怕是哪天就去了。但我膝下儿孙成群,不担心身后香火,可毅儿么办?他不愿再娶,我和娘拗不过他,便罢了,但过继个孩子哪里不好,难不成真想身后无人祭拜?!我那侄子也是个狠心的……”
黄嬷嬷没出声,安静给大长公主捶肩,这事燕王爷不肯退一步,便谁也没办法。
“娘,又谁惹你生气了?”镇国公掀开帘子,走进来。
“你今日怎么有空来我这。”大长公主凤眼微抬,对他把乖孙子扔到安里县之举还是气不过。要她说,峥儿打的还轻了,那般不知廉耻的腌臜玩意,打死了才好。
镇国公轻咳一声,待周边丫鬟都退下去,才轻轻看一眼大长公主身后安静的黄嬷嬷。
“什么事连黄嬷嬷都不能听?”大长公主扶着黄嬷嬷的手坐起来,满头银发却依旧气势不减,眼神锐利的盯着长子。黄嬷嬷是她的陪嫁丫鬟,忠心耿耿,主仆二人这几十年情分,自然信得过。
镇国公沉默片刻,将手中紧握的书信递给大长公主,“娘,峥儿来信,说找到外甥了。”
大长公主一时没反应过来,“哪个外甥?”
“我那年幼走丢的表妹的儿子。”镇国公沉声说道。
大长公主只觉一道惊雷批下来,她猛地站起身,吓得黄麽麼赶紧上前扶住她。她尖声问道:“你是说慧儿?!你们找到慧儿了?!”
“是,但是慧表妹已经没了。”
大长公主跌坐在榻上,眼角一滴泪留下,这么多年了,这么多年了啊!她是看着那个小姑娘出生的,多可爱的孩子,最爱吃她做的桂花糕,会拽着她的裙角,糯声糯气的喊她姑姑。
可一转眼,就找不到了。她跟玉娘发疯似的找了一天,却还是没找到。玉娘受不住这打击,身子骨又若,竟香消玉损了。
再听旧人消息,人却没了……
大长公主强忍着悲意,眼眶红了,哑着声道:“那孩子现在在哪,可过的还好?”
镇国公也是有些悲痛,他那时已经七八岁,自然是记得这个从小聪慧可人的表妹,“在安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