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让户部议,是因为节外生了个枝。
这枝还不是别的枝,就是先前官学官舍的事延伸下来的。不是有多地的官学官舍修建时被克扣了钱吗?案子办了后,许多地方都在重新修整。可事情毕竟刚过几个月,牵涉的地方又多,难免还有没修整完的,乔州就是其中一个。
于是,钦差刚到没两天,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乔州官学塌了。
下雪天打雷本就罕见,世人认为是不吉之兆。又值深夜,学子们都在熟睡,官学一塌就砸死了百余号人、伤两百余人,乔州城里一下子就闹了起来。
读书人又素来不好糊弄,乔州的风声一传出,天下的读书人都掀起了怨言,要求朝廷给个说法。
光给钱显然是不行的。读书人有读书人的风骨,书里讲的是“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们要说法,朝廷就必须给个让他们满意的说法;若不然,用刀枪镇压杀一儆百也不是不行,可那不是把怨气越积越多,留隐患吗?
皇帝就还把这事给了户部,让他们几个办官学官舍案的宗室子弟和户部官员一起商量着来。
几个人领差事的第二天,便在户部衙门碰了头,然后就大眼瞪小眼地干坐了半天,谁也没什么好主意。
读书人,真的不好打发啊!最要命的是这些官学里的读书人大多也还年轻,都是一腔热血的年纪,心里还常有一股看不起朝廷、觉得“肉食者鄙,不如自己”的清高,想安抚他们跟安抚佃农们的难度可不一样。
所以他们必须十分谨慎,一旦走错了一步、甚至只是说错一句话,都可能令这些读书人怨气更盛,闹得民间风声四起。
“到底怎么办?”张子适面无表情地喝着茶,“我也不蛮诸位,这事啊……确实闹得不小。太傅门下都有学生十分不满,想递檄文到紫宸殿,让太傅给按下来了。”
然后那位同门就被老师打得两只手都肿了,心里气不过,连带着看张子适都不顺眼。
“……这事咱要是不能办好,不能平息怒火,日后咱就是天下读书人眼里的奸臣。”张子适又喝了口茶,看向谢迟,“君侯怎么看?”
第72章
谢迟也没主意。他又不是东方朔,前知五百年中知五百后知五百,只能叹着气告诉张子适:“我回去请教请教老师。”
一听他提顾玉山,众人就都安了些心,只谢遇一声冷哼。
谢迟懒得理他,众人道别后便各自回府。谢逐却追了上来,问他:“你最近遇着什么麻烦没有?”
“麻烦?”谢迟驻足,不解地看看他,“没有啊,怎么这么问?”
“没有就好。”谢逐松气地拍拍他肩头,“谢遇心里气不过,想找你的麻烦呢。原想拉我帮他的忙,我没答应,但他找没找别的堂兄弟可说不好。”
谢迟微愣,随即想起在围场时遇的险,边与谢逐一道往户部外走,边问:“围场那事,你觉得跟谢遇有关系没有?”
谢逐一哂:“你要是没什么别的仇家,那我觉得就是谢遇了。”
“可是太子……”谢迟沉了一沉,“谢逢说陛下查着查着突然不查了,不知是不是跟太子有关。”
谢逐想了想,摇头:“这我也说不好了,按道理来说应该不至于。太子这人吧……缺德是缺德,却不怎么来阴的,就连和忠王不对付都是直接动的手你就算在陛下跟前再得脸,也没忠王殿下身份贵重啊,他对忠王都不愿多琢磨,会对你来这一手?”
这么想,倒也是个道理。
谢迟沉吟着点点头,心里算把这一笔记在了谢遇头上。谢逐又道:“反正你近来当心着,别让谢遇算计了都不知道。他这人,我也不知道说他点什么好,当初你刚在洛安显出来的时候,心里不大舒服的其实是我,他还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