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珠帘,长公主神态自若,“本宫不缺这点银子,抄就抄吧,陛下在位多年,好歹也要让他有点贡献。”

免得将来史书上,无功绩可写。

万铭心中微烫,多少年过去,他还是忍不住因她起波澜,他就爱长公主这自信张扬的模样。

“弹劾太子的折子已经拟好了,若陛下起疑,此时就不该呈上去。”万铭道。

倘若陛下已经疑心国库,而不动声色,这个时候不宜冒头。

否则就是将把柄送给陛下。

然,长公主却说,“你也说了,陛下起了疑心,那便该让陛下消除这份疑心。”

“你的意思是……”

“国库造假,此事不可善了,这个罪名,需要有人顶。”

姜武帝今日不发作,不代表明日不发作。

帝王起了疑心,最好的方式,就是有人顶罪,将这件事揭过去。

总而言之,要平息陛下心里的怒和罪,就必须有个罪魁祸首。

所以,弹劾太子的折子,该呈还得呈。

要给陛下递一把刀。

斩断帝王心里的怒气以及朝堂上的风言风语。

万铭明白过来。

他目光透着欣赏,这便是他爱慕的女子,深谋远虑。

有些棋子,即便用的趁手,该舍弃也得舍弃。

她这是舍小保大。

“明日我便让人将折子呈上去。”万铭说。

他端起一盏茶,正要尝。

听见长公主道,“嗯,还有事么?”

万铭一顿。

他听出送客的意思了。

他默默放下茶盏,起身道,“没什么事了,臣告退。”

长公主垂眸没看他。

万铭转身,那茶闻着挺苦的,其实他还是想尝尝。

次日。

太常寺的吴大人约了陆君澜一起,去了监察司。

陛下令他二人一起,去清点好这次赈灾银的总数,登记在册。

说是清点,只是走个形式罢了。

除去陛下拨的那五万两,这次赈灾银共计十五万两。

除了姜南栀几人,其他人都不知这‘五万两’的内情。

剩下的十万两,是岑家捐的。

皇后募捐的那些,则用在上京城内外,安置难民,每日施粥,供以温饱。

然而,这一清点,就清点出了问题。

吴大人战战兢兢的跪在御书房。

姜武帝面色阴沉。

陆君澜则道,“陛下,臣与吴大人发现,陛下拨的赈灾银有一半都是假银,臣怀疑,银子在国库被人动了手脚。”

天爷啊。

这要命的差事怎就落到他身上?

他老吴家还保得住吗?

陆君澜一番话,吴大人只觉得自己好像摊上了抄家灭族的大罪!

这国库税银怎能作假呢?

姜武帝心道,终于发现了,他装出大怒的模样,猛地捶桌,“竟有此事?”

“千真万确!”陆君澜发现,陛下虽动怒,但似乎并不意外?

不太对。

“吴大人,你与我一同查验,你怎么不说话?”陆君澜侧目瞧了眼吴大人。

吴大人苦着脸,“陛,陛下恕罪,陆将军所言,皆属实,臣,臣也亲眼看见了。”

五万两赈灾银,确有一半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