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时,日日门户紧闭,反倒结识了些人。
李氏住在对门,夫婿开了间小杂货铺子,女儿去年秋天出生,只比雪儿大那么一点,一家三口在这儿落户也不过一年多些,两家有些相似,年纪相仿,女主人又都初为人母,自然就亲近些,眼下无需每日忙着做活补贴家用,好儿反倒慢慢放开了性子,学着与人交际,虽仍旧极少出门,但对于他人前来串门子也不像过去那般的反感,秦晋对此极为高兴,夜里偶尔听妻子转述那些闲事,眼里总透着浓浓的笑意。
李氏抱着女儿,提着小罐,进门便笑说:“近来天热的慌,煮了些酸梅汤。”朔州处于内陆,偏西南些,到了夏天,闷热异常。
引她进门,两人有说有笑的走到葡萄架下,将女儿抱到小椅子坐好,走到小灶取了两个碗,回到李氏身边一人一碗,坐在阴凉下,倒是悠闲的很。
闲聊了一小会儿,好儿端起酸梅汤,喝了一口,只觉得满口生津极为了解暑,忙问道:“这是怎么做的?”
“你竟不会做?”李氏一时有些诧异,朔州炎热极少有不会做的,转念想到好儿本是初到此地,反倒觉得自己大惊小怪。
摇了摇头,听过其名,却不曾喝过,她与秦晋本是久居北边自是没机会品尝到这个,在永州时,两人茶叶都不曾买过几回,与这听着有些奢侈的消暑品自然是无缘的。
“说来也不难,就是废些时间,先买些干乌梅,山楂,甘草,冰片糖,再把干乌梅和山楂加水泡开了,然后用纱布连同甘草一起包上,在大锅里煮就是了,先用大火烧开,加冰片糖,再小火慢慢熬上三个时辰,水熬去一半也就成了,若是讲究些,也有放桂花糖,丁香,桂皮,陈皮一起煮的,不过那是大户人家的做法,据说加些碎冰弄凉了才是最好喝的,”李氏爽快的一口气将做法说完,又想着些什么:“这东西喝着舒服,却不易久放,你若要将这多出来的给你家那口子留,不妨去打盆凉水,把这罐子放里头,到晚上他回来正好,喝上一碗,外头带回来的暑气准保全散了。”
好儿心中已有这打算,用心把制作方法记下,又细问了具体的做法。
刚说没几句,李氏的女儿小宝吵闹了起来,天气太热,胖娃娃特别容易长痱子,这一痒就闹腾的厉害。李氏见女儿哭个不停,难免心痛,拍哄着也不见效果,更是着急,好儿凑了过去,只见孩子脖子上满是点点红色,心中也是不忍,开口询问:“没用过药吗?”
“才这么点大的孩子,出痱子根本用不了药,倒是用桃叶水给她洗过,可也不见有效果。”
好儿凝眉,细细想了想:“我倒有一个偏方,你试试,买些马齿苋烧水给她擦洗,再买些苦瓜切了片,把汁肉涂在痱子上,都是早晚一次。”洛仲留下的笔记,她也在看,因为不似秦晋那般忙碌,在家中空余时间多,比之那位正牌的徒弟,反而学得更多更深入些。
“这能管用吗?”李氏难免有些犹豫。
好儿点头,对于那位治好她脚的神医,信心十足。
“那我赶紧去买去。”见好儿把握十足的样子,再看看她怀中的同样胖乎乎,却长得白里透红,像画中童子般的娃娃,倒也信了几分,本就是个急性子的人,事关女儿更是着急,李氏也无心再聊些别的,起身告辞。
待客人走后,小院又恢复了宁静,直至酉时那忙了一天的人回来。
秦晋手上提了一串纸包,满头的大汗,朔州的天气实在是闷热,她一身高领长袍,汗水已将背后的衣料子染成深色。
好儿每每见她这副模样就心疼不已,这人虽看着高瘦,内火却极旺,冬天抱着暖和,到了夏天就要了她的命了,忙拉着她到小灶,从水盆中取出罐子,倒了碗酸梅汤,递给她。
见着此物,秦晋眼睛一亮,放下手中纸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