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兵书看得再熟也难免纸上谈兵,主要还是他提出了意见,然后由当时那支小队的主要指挥官来分析可行性。
这位富察自然不是马齐,他是户部尚书,被留在京城协助太子监国了。
但是富察家能人不少,这回也是立下了许多功劳。
胤祈这回能够成事,还得亏了对方并没有把他当毛头小子看待,别看他是皇子,但是年纪小,没经验。
和他差不多大的六阿哥八阿哥这回虽然同样也参与了一些边缘战场,但是单纯是被捧着供着,很少有能参与决策的机会。
便是胤祈自己也难免感慨一句,这回运气确实不错。
当然,相关天赋他也确实不差。
他自然也不是贪墨别人功劳的,即便不是他一个人的决策,但却是他一箭拿下了对方,而他占去对方的功劳能有什么好处。
自小严绮云就教过他,一味的强权只会引起更大反弹,做事不能太滑不溜手也不能太一根筋。
便是康熙这种性格的人,绝大部分事情上都不会采取太极端的做法。
不过这个度很难掌握就是。
这场大胜让康熙给儿子封爵位都有底气的多,但是也不免有些苦恼。
胤祈虽然立了大功,但是年纪却实在是太小了,前头这么多哥哥,若是一下压过了太多实在是不利于兄弟和谐。
可假如中规中矩的晋封,康熙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对味。
上次噶尔丹跑了就已经让他颜面大失,这次也是险些叫人又跑了,若不是被胤祈带人留了下来,康熙都不敢想这得多丢人。
可以说,某种意义上,这次胤祈还保住了他的颜面。
康熙这边还苦恼呢,那边负责毓庆宫适宜的管事太监便前来禀报太子那边最近又抬出来多少宫人的事情。
说实话,这算不得多稀罕的事,胤礽脾气大,对宫人要求又高,不满意的经常就是打一顿鞭子板子抬出来。
康熙都有点习惯了。
但是习惯了也依旧觉得太子难免脾气太大了,他在御驾亲征,这信来的不若阿云那般勤快不说,还多是些政务,关心之语也多半翻来覆去就那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