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了,雀跃地爬上树,轻巧的在树枝间来回荡。杨柳捡起地上掉的小红薯,抱着小喜往松树林的深处走,四只大猴在上空吱吱叫着跟上。
林下的鸡群被惊得咯咯叫,惊慌四散,赵勾子闻声跑过来,看到在树上荡秋千的猴子,他张着嘴半响才问出声:“这是啥?猴子?哪来的?”
“买来的,以后就是咱家的了。”杨柳继续走,说:“以后它们就在这座山里活动,你要是看见它们就拿些吃的喂,红薯、萝卜、青菜叶子它们都吃。不过山里这么多东西,不喂也饿不着它们。”
这个活儿赵勾子喜欢,他跟着往山里走,时不时瞅眼小猴,见它眼里没凶劲儿,伸出手想摸一把,刚碰上就听头顶的猴子尖叫一声,他连忙缩回手。
挺好,不是对谁都友善,杨柳也放心了,不再担心有人来偷小猴子。
离鸡群远了,杨柳把小猴放地上,红薯和萝卜也丢树下,跟猴子打了个招呼就转身往回走。听到猴子的叫声回头,小猴追了几步,又被它娘扯着腿拉回去。
“你们别跑远了,明天我还来看你们。”杨柳摆了摆手。
出山的时候跟回山的鹅群走个脸对脸,它们不愤地嘎嘎大叫,杨柳瞅了一圈,捡了根长树枝扬起来恐吓:“欺软怕硬的东西,明天我带猴子出来给你们拔毛。”
想到家里来了客,她又拐进山逮只公鸡,去年秋天买的鸡崽子已经长成大鸡,争气的母鸡已经开始下蛋卖钱了。
门前看热闹的人已经散了,杨柳看程石跟姜长顺在马厩边说话,她没去打扰,拎着鸡去偏院让春婶宰鸡烫毛。
“你正好来了,帮我带两车熏肉回去。”程石开熏房门,靠近门的几排挂的都是熏干的鸟雀和兔子,温度最高烟雾最浓的地方挂着猪肉和鸭鹅。
姜长顺走到墙边,蓄水沟里的水没有多少水了,松木做的墙板贴着水沟,木板却不潮湿,手摸上去摸一手的油。他问:“这要做到什么时候?几月停火?”
程石搭上木梯,从竹竿上取两串麻雀和山斑鸠下来,说:“这批肉运去县里,然后再熏一笼就停火了,应当就是三月中,再晚就热了。”
天边的晚霞褪去颜色,弯勾月挂上夜幕,烟囱里的青烟由浓转淡,程石闻着肉香问:“饭好了?饭桌已经摆好了。”
“好了,我这就端菜。”春婶先把混了萝卜泥的肉糜和米糊端出锅,喊保母来端去喂青莺。接着才是大人吃的,爆炒小公鸡、野雀煲、蒜苗炒五花肉、油煎鲫鱼、荠菜炒蛋、清炒菜心,菜端出锅,她从后锅里舀热水倒前锅,等菜吃差不多了水也烧开了,正好能下饺子。
“开春荠菜冒头了,表哥你明天走的时候带一筐回去,今天上午才挖的,还水灵。”吃饭时,杨柳看姜长顺挟荠菜的次数多,问县里还没卖野荠菜的?
“他知道个鬼,你不说他都不知道这菜叫什么。”程石抢话。
姜长顺笑笑不否认,“可能是心情好,我来这儿总觉得这菜比城里的滋味好。”
“明早让雷婶早点起来去山上再挖些带土的,根上有土,你拿回去也不打蔫。”杨柳把菜移了下,示意他喜欢就多吃点。
吃过晚饭,姜长顺跟程石出去消食,快走出去了他又退了几步,定睛再看,墙边吃饭的狗变成了六只。
“我丈母家的大黑子。”程石说。
“我来的时候没见到它。”
“就饭点过来。”程石粗着嗓子,遇到这狗他吃尽了憋屈气。
等大黑子吃完要回去,杨柳抱着青莺跟它一起出门,青莺现在大些了,又在学走路,喜欢跟着孩子跑,比她小的豆姐儿她还不怎么有兴趣。
饭后出来唠嗑的人不少,二月天还冷,避风的墙后生了火堆,大人围着火堆站,小孩在人腿空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