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孩子,我是个笨舌头,一直不会挑刺,吃鱼一直是喝汤,这下可过了个鱼肉瘾。”
“什么?鱼丸汤?味道咋样?弹牙又鲜甜?那我晚上过来一定要点这道菜。”
她们看到程石跟杨柳过来,一致夸赞鱼好吃鱼汤好喝。
程石跟杨柳一整天都是笑眯眯的,傍晚时让坤叔先送歆莲她们回去,青莺也跟奶娘一起坐车回去。他跟杨柳是等客人走光,等伙计和清扫的妇人把食馆打扫干净,留个守夜的,其他人分坐三辆马车一起离镇回村。
夜已深,镇上残留着少许燥热的热闹,山野是另一种宁静热闹,虫鸣蛙叫,稻田上空萦绕的萤火虫,树上的鸟窝里偶尔响起一声粗噶的鸟叫,草丛里藏身的野鸡突然扑棱着翅膀飞起来。
“嚯!吓我一跳。”打瞌睡的妇人突然惊醒,凉风习习,马蹄踏在硬实的路面,规律的哒哒哒声里,没一会儿她又睡了过去。
乡下的人睡的总是很早,马车进村时,村里已是一片黑暗,狗叫惊醒梦中人,木门接连吱呀打开,“回来这么晚啊?”
“哪里晚了,我们出镇时镇上还有挺多人。”
程家的大门还开着,翘首的狗支愣着耳朵听出声,狂摇尾巴迎到村中间,程石拍拍车板,红薯和板栗扒上车,搭乘马车回家。
狗等主人回家,奶娃娃也在等爹娘,眯缝着眼挨个儿瞅一眼才肯睡。
“天黑那阵又哭了,还是她外公来哄了一阵,抱回去跟她表妹玩开心了才送回来的。”保母交代。
杨柳低头在小姑娘的脸上亲了亲,小声说了句磨人精,“明天我们早点回来,若是晚了就我先回来。”
作者有话说:
来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色启明, 一方竹排飘荡在澄清的水面上,山上的雾席卷下来,水面上烟雾缭绕, 竹排上的两人也模糊了身形,靛青色的衣料在水雾里淡了颜色。
接二连三响起清亮的水声, 杨柳回身往岸边看, 扯着程石的袖子问:“是鱼跳水砸的水花响还是有鸭子偷摸下水了?”
程石举起撑杆狠狠拍在水面上,“嗡”的一声溅起大捧水珠,水珠回落, 水波荡开,发出冰棱砸在青砖上的铮铮声。这么大的动静, 岸边也没响起鸭叫,他撑着淅淅沥沥滴水的竹竿稳住竹排, 说:“估计是鱼跳水。”
一方堰埂之隔,鸭鹅戏水的嘎嘎叫遮盖了黄爪拨水的动静,贪婪的麻头鸭钻进水下,黄棕色的鸭喙大口大口吞食水面潜游的小鱼, 吃饱了肚子才偷偷摸摸上岸, 在枯灰色的地上留下一排湿爪印。
等杨柳跟程石提着装鱼的桶上岸, 看到蜿蜒了一路的鸭爪印, 相互对视一眼,无奈地吁了口气。
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
“嘎嘎”
一声高过一声的鸭叫追在两人身后,灰麻鸭探着脖子要吃桶里扑棱的鱼,程石弯腰捡三块儿土坷垃砸过去, 骂骂咧咧道:“缺心眼子还想吃白食?再跟过来我提你回去下锅。”
麦地里噆食草头的大鹅一见他有打的动作, 立马扬起脖子过来了, 气势汹汹地挺起鹅脯,活像要把人按在身下揍。
“一群刺头。”程石无意跟一群喜斗还不长记性的家伙计较,提起地上的鱼桶,招呼杨柳赶快跑。
两人到家没多久,赵山和刘栓子挑着洗干净的鸭蛋和鹅蛋送过来,程石直接让他们把筐抬到马车上,他跟杨柳吃了饭就赶车进镇。
村里在鱼馆里做活的人,一大早就走路去了镇上,程石赶着马车快进镇了才撵上他们,他见劈柴的男人还扛着把铁锹,放慢了速度问:“怎么还把锹拿来了?”
“昨天过来的时候我看路上有几个土坑,我铲了几锹土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