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杨柳深有同感,她们农家的姑娘好像都是劳碌命,有人伺候着的好日子怎么都过不惯,越过越乏味,忙起来能靠自己养活自己了,看得见明年后年大后年要走的路,再累都不觉得累。

“进屋喝盏茶吧。”程石插话。

杨絮摆手,“又苦又涩的,我不爱喝。”一直没人能倾诉,她越说越来劲,“你不知道,光是绣线的颜色都把我看晕了,什么水蓝靛蓝湖蓝藏蓝黛蓝瓦蓝,织法又平织和斜纹织,绣法又……”

程石倚在门上抠木头,木刺扎进手里,再慢吞吞给拔//出来,门槛的缝隙里竟然有颗稻子,他蹲下去捡起来又掐破。

“怎么都站在外面说话?进屋烤火啊。”春婶提着拔光毛的母鸡进门,诧异地看了眼蹲在地上抠土的人,“他姨姐,晌午在家吃饭,我这就去做饭。”

“不了,孩子还在家等我,我回去了。”杨絮这才发觉说的有一会儿了,跟妹妹妹夫说:“我这就走了,你们年后也不用去我家拜年。”

程石松口气,扯出笑点头,“你进屋,我送大姐出去。”他可不敢再让这姐妹俩搭上话。

杨柳提着包袱进屋,放桌上解开,等程石进来她已经把靛蓝色的棉袄穿上身,肩颈都合适,布料也是柔软耐穿的细棉,领口袖口是蓝白相间的蝙蝠纹,“你试试你的棉袍,要是小了,年后拿过去让绣娘再改改。”

程石对新衣裳没什么兴趣,拿起在身上比划一下就说合适。

“刚刚爹过来了,让我们明晚到他家吃饭,那咱家的团圆饭就放在晌午?”

“行。”杨柳脱下新衣裳让他送到后院。

到了下午,悦来食馆的人来拉货还捎了年礼,“我阿爷说让我给程老板拜个早年,吃的用的你家都是上等的,我们就借花献佛,用你家的熏肉做了菜,你们也尝尝我家食馆的味道。”张小实提了两个食盒递给程石,“为了方便食用都是做的蒸菜,做饭的时候放篦子上蒸热蒸透就能吃了。”

“你阿爷太客气了。”程石接过食盒,“代我谢过你阿爷。”然后给杨柳使了个眼色。

杨柳去偏院让春婶取一条熏猪肉,松乳菇也装了半篮子,野猪肉也割一长条,刚装好,程石就进来了。

“这些够吗?”她问。

“够了。”他提篮出去把回礼交给张小实。

当晚张家提来的六个菜就上了饭桌,赵勾子这小子欠打,在春婶面前说食馆的大厨手艺更好。

“悦来食馆的厨子好像都是张家人,张家的子孙大部分是从小就开始学做菜。”程石挟了个小儿拳头大的狮子头到碗里,纳闷道:“用心做菜的竟然压不过黄传宗那老小子。”

“可能就欠那股东风。”杨柳说,“我们就是那股东风。”

虽然是实话,但挺能为自己的脸贴金,程石笑出鹅叫。

一夜过后便是除夕,村里的男人早饭后的第一件事是进山祭拜祖先,程石点了几根香朝县城的方向了了拜了三拜完事。然后他踩着凳子往墙上刷面浆,杨柳站在一边给他递春联。

“左一点,下一点,多了,再上一点,指甲壳那么多。”

“哪根手指的指甲?”程石挑刺,往上移了一点点,“这下可行?”

“行。”

再换一个门。

“往下一点,小拇指指甲,你的。”杨柳这下指明。

程石乐得哈哈大笑,手抖贴歪了春联,又惹得指挥的人大声哎呦。

春婶跟雷婶在厨房做饭,听到前院里敞亮的笑声也跟着脸上带了笑,这大概就是相爱的两个人婚后该有的样子,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能让对方笑岔气。

贴了对联挂灯笼,有个会编灯笼的大舅子,程石把前后院连带偏院都挂了灯笼,糊了红